双拥宣传丨双拥精神代代传 军民携手创新篇,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山西工业和信息化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双拥工作心得体会1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长期以来,太原市万柏林区第四实验小学始终将双拥工作融入到学校的各项教学工作之中,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双拥工作的开展。
学校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重点,定期开展以“加强国防教育,祖国在我心中”国防教育讲座,广泛普及国防知识,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激发学生的拥军热情;在语、数、科技、体育等学科中结合国防教育素材,抓好渗透,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在国防发展中所发挥的力量;同时利用有关重大节日、主题班/队会广泛进行宣传《国防法》、《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大大提高了全校师生对国防知识的认识和对亲人解放军的热爱。
学校坚持线上与线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双拥宣传教育、国防知识普及、先进典型学习等活动。组织全体师生及家长观看了第三届“最美拥军人物”发布仪式、《新时代铸就双拥新辉煌——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创新发展巡礼》专题电视片、学习了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先进事迹等,并撰写心得体会。除此之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由校党支部书记总负责,分管副职具体负责,党工委班子成员共同负责的双拥工作领导责任体系,为双拥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保证。
学校坚持以新时代志愿者服务站为落脚点,组建了优抚志愿者服务队、送温暖小组等服务队伍,定期不定期到部队及现、退役军人家属家中进行走访慰问。如:“八一”建军节来临时,学校拨出专项经费购买食品,来到了93岁高龄的抗战老兵张俊宝家中慰问并送上了节日慰问品;在新年前夕,邀请曾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退役军人贾永明、曹继红、王引柱、翟起银进行了座谈,并向他们宣传了有关退役军人的相关政策;在春节前夕,开展“你为祖国守岁 我陪亲人过年”新春拥军优属系列活动,看望了1名现役军人80多岁的爷爷、奶奶及父母。营造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良好社会氛围。
来源:中国双拥网
双拥工作心得体会2
披荆斩棘逐梦行
策马扬鞭再奋蹄
汉中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用心用情用力
做好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纪实
2019.2.15—2022.2.15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建三年以来,紧紧围绕满腔热诚为退伍军人服务“一条主线”,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服务“二为方针”,完善组织管理、工作运行、政策制度“三个体系”,提高就业安置、优待褒扬、权益维护、服务管理“四项重点工作”,推动整体工作向内涵式可持续转变,服务领域向全时空全方位转变,政策制度向科学化系统化转变,运行机制向整体性系统性转变,工作手段向精细化高效化转变的“五个转变”,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全市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凝聚起全市退役军人奋斗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一、政治引领作用充分发挥
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建立健全,理论武装、党员管理、思想教育、舆论引导机制日趋完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服务站站长,形成了书记抓退役军人工作新格局,推进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党组织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对退役军人的组织动员教育管理,围绕“军”的主题,强化“军”的特色,传承优良传统,彰显时代精神,激发归属感,荣誉感,责任感,教育引导广大退役军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离军不离党,退伍不退色,积极为全市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服务保障体系有效覆盖
严格按照“五有”(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保障)标准和全覆盖的要求,持续推进基层基础基本建设年活动,按照示范探索、标杆引领、全面推进的思路,全市建成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2376个,创建示范站226家,标杆站85家,全市中心核定编制人数91人,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3706人,促进服务保障体系扩面提质,工作队伍专业过硬,将党群服务中心与武装部实现资源共享,搭建融合服务功能和专属化服务平台,大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按照九大功能强化退役军人之家功能建设,建立常态化联系服务退役军人工作机制,实现了服务保障阵地有效覆盖,畅通服务保障最后一公里。
三、教育管理内涵广泛深厚
扎实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年”活动,培塑英雄情怀,激发奋进激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广泛覆盖与分类指导结合起来,坚持既服务保障好,又教育管理好,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促进退役军人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在推动社会安全维稳中发挥“守卫者”的作用;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带头人”的作用;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好榜样”的作用;在社会化拥军中发挥起“擎旗手”的作用;在应急处突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突击队”的作用,使退伍军人做标杆、当示范,增强他们获得感、成就感。推动市、县、镇村(社区)部门五级志愿服务队,在多个领域承担急难险重任务,让我军的优良传统在他们身上赓续,培塑信念坚定、爱国奉献、奋发有为、诚信守法的新时代退役军人,更好的引领社会风气,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凝神聚魂。
四、拥军优属氛围更加浓厚
市县及时调整优化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双拥办专门办事机构,专职工作人员,制定《新时代拥军优属工作若干措施》、《军地联合推进双拥工作措施》、《解决部队实际问题三项制度》,善于应用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抓好行业拥军、社区拥军、群众拥军,推动企事单位开发优质岗位促进随军家属就业,统筹学校、医疗、交通、文旅等行业,为军人军属子女提供更多的优惠服务,四大机关在八一建军慰问汉中驻军,实现常态化。利用八一双拥文艺晚会、双拥座谈会、军事联席会议,评选评选“三美”人物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双拥氛围,积极开展“汉家妹子进军营,拥军优属巾帼行军地”青年联谊活动,为立功受奖现役军人家庭送喜报,挂“功臣之家”牌匾,建“拥军驿站”等实际举措,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深化情系边海防官兵等拥军优属活动成果,解决好军人三后问题和部队实际问题,做细做实退役士兵返乡报道服务,成功创办我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和全省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五、就业安置质量不断提升
安置工作是一项特殊的政治任务,事关党和国家的战略全局,贯彻“妥善安置、合理使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的原则,利用四大机制开创移交安置工作新局面。一是高位推动的领导机制;二是高效顺畅的安置机制;三是风清气正的监督机制,四是军地协同的工作机制。用好三种安置基本形式解决军转干部的后顾之忧,一是功绩制,按照理论成绩立功受奖,边远艰苦地区服役时间、年龄、任职时间、学历等10多项进行排名选岗;二是直通安置,针对所学专业性强,军转干部协同他们在与本专业相符的单位和岗位直通车式选择安置,对直通安置做到大胆选、慎重选、精心选,不开“快车”、不开“单车”、不开“倒车”,做到从优中选优,实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的安置目的;三是保底分配,安置岗位力争做到数量足、质量高、岗位优,对因个人原因未选到岗的在安置单位计划内保底安置,确保所有军转干部都有单位和岗位。为确保安置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树立正确的安置导向,鼓励和引导年轻军转干部到基层工作,确保军转干部在部门之间的结构保持合理,有利于干部后续成长和发展。延伸安置服务,坚决克服“一安了之”、“一接了之”,从温暖一阵子向关爱一辈子转变。助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联合市劳动就业服务局挂牌成立汉中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推出了涉及广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五个优先”和“五个全方位”,联合税务、银行、通信、酒店等部门提供专属优惠服务,鼓励退役军人参加学历教育,汉中四所院校被确定为退役军人定点培训机构、定期召开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成功举办两届退役军人创业大赛,激发他们创业热情,在南通挂牌成立汉中退役军人服务站,有力促进退役就业。
六、抚恤优待政策落到实处
坚持普惠与优待叠加、待遇与贡献相匹配,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各种帮扶资源得到有效的统筹整合。康复医院与空军唐都医院建立帮扶协作机制,依托他们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先进的医疗设备,全面提升医院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利用抚恤优待的褒扬激励效能充分释放,对优抚补助资金跟踪问效,对全市的优抚补助资金进行了专项核查审计。三年来,全市共下拨各类优抚优待补助资金7.5亿元,通过省市县三级退役军人关爱基金,对享受对象优抚补助后,生活医疗仍有困难的人员,通过城乡低保、救济救助和定期走访慰问等形式解决他们的困难。省市关爱基金共计援助帮扶186人,援助资金228万元,按照国家统一安排推进两残认定,顺利完成全市2000多名伤残人员的换证工作。持续深入开展英烈故事“五进”(进机关、企业、农村、校园、社区)活动,切实增强传播精神的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提供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的关爱服务,创新募捐方式扩大基金的规模,规范基金的管理,联动开展99腾讯公益日网络募捐,全市三年共募集关爱基金806万元。
七、纪念设施增辉文化田园
每年隆重举办“9·30”公祭活动,组织各级领导班子常态化走访慰问烈属,把关爱烈属作为纪念烈士弘扬英烈精神的重要载体,干部群众在英烈精神中,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激励广大青年从军报国、献身国防,着力解决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缺机构编制、缺专制人员、缺专项经费等突出问题,全市烈士陵园管理所9个,编制人数43个,坚持把烈士纪念设施作为承载文化,感召人心的精神沃土,按照国家统一规划,属地建设管理的原则,稳步推进军人公墓规划建设。健全退役军人去世悼念工作机制,退役军人后事与众不同,体现尊崇,坚持每年为烈士家属送慰问信,严格落实烈属政策待遇,对特困烈属提供生活、住房、医疗等综合帮扶措施关爱烈士家属,精神关爱提升烈属的荣誉感、物质关怀提升烈属的获得感、优抚优待提升烈属的幸福感。
八、军休服务理念探索创新
以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为重点,以军休机构星级评定为抓手,以实现“六个老有”要求为目标,把服务保障好、组织管理好、作用发挥好落到实处。严格“三方”制度,奠定服务根基,实现三见面,签订三方移交协议,使移交部队军干所被移交军休人员三方满意。一是在强化阵地建设上树形象,不断改善环境。三年申请军休机构建房经费1196万元,新建三所军干所,对陕南疗养院和三所军干所进行了环境改造设施更新。创办军休老年大学,让军休人员终生有学习的地方。二是在强化活动建设上展作为,推进服务水平。每年举办一次运动会强身健体、切磋技艺、陶冶情操;组织一次红色旅游净化心灵、锻炼党性;组织一次荣誉疗养,让军休人员体会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关爱。三是在强化队伍建设上比奉献,引领作用发挥。引导军休人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帮困助学上慷慨解囊,在社会经济建设上持续发力,展示军休干部社会责任和老党员的高尚情怀,在红色教育上做传承人,开展口述历史活动,让他们重温情怀,点燃激情,鼓舞斗志。
九、合法权益得到有力的维护
《退役军人保障法》的颁布,在退役军人工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退伍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为维护合法权益完善了“四清楚”闭环机制。对象清是基础,任务清是核心,责任清是支撑,核查清是保障,加强部门协同合作,相关信息互通共享,重大问题及时会商,重点工作合力推进,采用先接招后拆招再破招的工作方法,确保退役军人合法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见成效,不让退役军人受委屈。深入开展集中治理,退役军人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结案专项行动,做到了三到位,对合理诉求解决问题到位,对不合理的诉求实现教育到位,对生活困难的救助帮扶到位。下大力气解决退役士兵安置遗留问题和社保接续补缴工作,为全市11744名退役军人办理了社保接续,经费9190.8万元。
三年来我们看到了金菊含笑,听到了枫叶流丹,闻到了硕果飘香,还有振作雄姿震撼,从薄弱走向厚实,从年幼走向成熟,量的积累必定会呈现质的奔腾,我们将不负重托,幸不辱命,扎扎实实,持之以恒,迎难而上,再续新光辉。
双拥工作心得体会3
7月15日,江苏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合扬子晚报开展的“爱我人民爱我军”主题征文活动正式启动。截至8月11日,征文活动已收到作品五百余篇,其中来自省外的读者投稿一百余篇。
此次征文围绕“爱我人民爱我军”这一主题,讲身边事、说身边人、绘身边景,通过记录发生在身边军爱民、民拥军的事迹,或叙述自己对军旅生涯的热爱等,使爱国拥军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情感。
征文活动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收到的征文作品主题鲜明、内涵丰富、体裁多样,有的回顾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辉历程,有的总结双拥实践的经验做法以及探索新时代双拥工作的特点规律;有的记录了抗疫期间不畏牺牲冲在一线的先进典型,有的刻画了长期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模范代表;有的描述了个人从事双拥工作的心得体会,有的展示了地区、单位双拥工作的整体水平。
本报作为此次征文活动的指定发布媒体,第一时间在报纸及紫牛新闻客户端开辟了“爱我人民爱我军”征文专栏,作品刊发后,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对于推动新时代双拥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金雨希
征稿启事
此次征文活动截止时间为8月15日,活动主题为“爱我人民爱我军”,征文活动面向社会各界群众,沿用一般文学刊物征文形式,不命题、不限题材,可分别从“拥军优属 拥政爱民的感人故事”“拥军人物事迹”“对双拥工作的思考和感悟”“双拥工作的经验做法”等不同维度撰写文章,展现人民群众与军队一家亲的鱼水深情,弘扬军爱民、民拥军的时代主旋律。征文作品须原创,字数不超过1600字,可适当配图1-2张,诗歌不超过50行。
作品采取电子投稿,征文作品请发送至邮箱:529347071@qq.com
投稿邮件主题标明“爱我人民爱我军”征文字样;文章标题要求2号黑体字,正文要求3号仿宋字、行间距固定值30磅。标题下方注明撰稿人姓名、单位和联系电话。
征集结束后,主办方将组织专家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集中评审,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其中,一等奖1名,奖金5000元;二等奖3名,奖金3000元;三等奖6名,奖金1000元;优秀奖10名,奖金各500元或等值礼品(注:奖金为税前)。
获奖作品将汇编成册,部分优秀作品将在扬子晚报刊发。
校对 王菲
来源:紫牛新闻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rekoe,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ulub.com/9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