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所有学中医的建议,跟师还是自学?以及学中医的成本?,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南昌徐徐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1
我二十多年买书买资料,买耗材,买中药试验,也先后累计花去了两万多!我既没有拜师,也没有家传,全靠自己的摸索和大量临床走进了行医的这条路。不是我不愿拜师,而是身边有认识的人,拜师的成本和收获不相等。就算我走了拜名师的路,从目前看也不合适,跟名师要长期跟!没有几年时间学不到精髓,而跟个几年成本太高!完全放弃自己的生活,这样去跟师对很多人来说不现实。
所以,我一直在寻解决方案。在此期间,也感谢无数免费公开自己经验心得的前辈,让我找出适合自己和大众的快速学习法,也就是大道至简中的简,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再经过临床实践证明实用,就引入自己的治疗体系。
至于学中医的成本,我们大致分解一下:
1、自学中医的成本:10年以上+购买书资料,实践耗材至少1万≠自学成才(几十年未走出套方圈子的大有人在)
2、拜名师的成本:要系统学习至少跟师三年左右,(而快速班多靠悟性,太多交钱无结果)+各种费用(拜师费,耗材,住宿,餐费,礼节费等)=10万左右。
3、拜民间师傅的成本:包吃住,做学徒!主要耗费时间成本三年以上,可能学不到精髓,大多因为真传就是一句话捅破一张纸而已,非要绕一大圈教人,这也不能怪民间师傅,古训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我就有亲身体会,原带的一个学员治好了一些人,就骄傲自大,自己去带徒弟了!
4、拜老师付的成本:无学费,杂费自理,老师愿传,弟子愿学,所耗最大的成本就是时间,也是按年算,多是按传统教学,偏复杂,能学多少看个人悟性。
5、我的成本:10年处于套方层次,耗费10年光阴+各种材料费1万以上=破瓶颈,处于自拟方境界。
所以,建议初学中医的朋友,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途径,不要绕弯!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2
如果你喜欢中医、文化、健康、养生,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我们。这里有趣,不简单。
前言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此言不虚,黄礼汉老师就是这样的明师,得遇黄老师,得其言传身教,实乃我从医生涯之幸事。
黄礼汉老师
仰慕 跟学
我是在中医学习群接触黄老师的,他风趣幽默,才华横溢,出口成章,最令我仰慕的是他发的病案工整整洁,有图有方,字超漂亮,对病机的分析透彻而又生动,常让人豁然开朗。
他在群里开讲时,有多少人搬小板凳来听课,多少人默默追记录,我不得而知,但那段时间我是经常在上班时间冒着被批的风险看聊天内容的。
后来在正安的一次活动中,终于看到黄老师的真面目了——个子不高,语调平稳,淡定从容,我们好几个人围着他看八字,问这问那,他也没有丝毫不悦。
当时的我学针灸8年,工作到第四个年头,可依然糊涂、迷茫、不自信,却不知如何去突破这种困境。
当时看到黄老师我就想,这就是我一直想找的老师,我必须创造机会去跟黄老师学习,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学如何开药。随着慢慢跟黄老师熟悉起来,跟黄老师学习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
2014年7月,黄老师前往宁波讲学,7月的宁波之行我终于如愿以偿得以现场聆听黄老师授课。黄老师十几年的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高度总结出的《中医辨证黄金思维》让我大开眼界,从来没有一位老师能够把中医说的那么简单深刻、高屋建瓴。
当时课堂上的28位学员,医学专业的有四位,罗勇和他的太太,中医药大学的梁师兄和某三甲医院主治的我,黄老师的辩证思维很简单,按师兄的说法,完全可以写成程序的,在座的都能听得懂。
但对我和小梁尤其是我来讲,辨证思维的意义就是一套高大上又切实可行的指导思想,是一面指引方向的旗帜,对临床多年但还迷茫的我来说,意义更为重大。
跟师 精进
我如获至宝,满心欢喜,趁热打铁,宁波回程之后不久,我带着《四圣心源》等书来到黄老师在大化县城的诊所跟诊。
黄老师家一楼是诊室和药房,一家人就住楼上。我吃住就在黄老师家,有病人就坐黄老师旁边看,看完黄老师就给我分析讲解,需要扎针就动手,有空我就和姑姑一起捡药捣药,没事就看书,有问题就问黄老师……
这样的跟师生活平淡而充实,时光飞逝,两个月的跟师生活结束,极其不舍地回单位上班。现在当我回想起那些日子,真是怀恋。
有时晚上看完病人跟黄老师请教问题,他就给我毫无保留地讲解,然后知识结构不完整的我又抛出下一个问题,继续请教,问完回到房间才发现子时已过半;
有时给病人看病时,黄老师气机图一画,理法方药,病理一明,处方用药用穴是一气呵成!那种清晰的思路,那种淡定与从容,真心难得,让我觉得以后自己的行医之路也是一片大好;
有时候我们也互相扎针,因为有站桩的底子,无论是扎还是被扎,那种强烈的针感传导,效果立竿见影;有时候黄老师外出,他会给我留下几个他的拿手方药以备病人来诊,嘱咐我用法及注意事项,屡试屡效;到后来我慢慢独立给病人用药,效果也很好,慢慢找到了用药的自信……
改变 体悟
黄老师传授的站桩,虽然我一直坚持得不是很好,经常偷懒,但我也是有体悟和收获的。曾经有一次和黄老师一起站桩,那几天脖子不舒服,闭眼站了一会就觉得有一股力量在扭我的头,仿佛要倒了,好几次睁开眼去确定自己到底站正了没有……
于是我问黄老师,他说是我的身体在自己调整,我便继续站,没过多久,感到有几次电流从我的大指次指走到锁骨上窝附近,很快脖子被牵扯的感觉就消失了。站完下桩,颈部几天的不舒服烟消云散。
现在我几年的咽部不适基本消失,身体也变得敏感,当我稍微吃点生冷或油腻我就会腹泻,因为我更了解自己,现在的我比之前淡定,也更坚定。
我学针灸那么多年,深信经络虽然没有办法检测,但它是真实存在的,而通过站桩,我能够体会到经络的传导和它对身体的调节。我想这种体悟对一个针灸医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现在的我,看起来跟之前的我没什么不一样。但从内心来讲,跟师之后的我是一个全新的,坚定的我。我知道自己的变化,完全得益于黄老师毫无保留的言传身教。
我在学校学的那些知识和临床所得就如一颗颗珠子,放在三甲医院的盘子里还可以,而黄老师却是那个巧手的串珠人,他帮助我把那些珠子串起来形成我自己的东西,放在哪里都不散乱。
传道、授业、解惑,师恩难忘,无以言表,唯以此记!
老师介绍
◆ 国家执业中医医师,执业中药师,主治医师。
◆ 专业讲师,广中医名师讲坛“第四、六期”讲师之一,广西中医药知识宣讲专家库成员。
◆ 从事临床工作二十一年,精研古中医经典,旁涉儒释道诸家经典,渐悟医学精妙,潜心于诊病和教学。理崇轩岐之《内经》,方循仲祖之《伤寒》、《金匮》,药依神农之《本经》,辅以道家之静坐、太极桩功,施以祝由、穴位点打、针、灸、药等术。
◆ 擅长调理、治疗儿科体质病、男女不孕不育、女科杂病、肝胆病、胆胃病、心脏病、肺系疾病、结石病等,尤其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运动损伤、痛风、糖尿病的诊治有独特的疗效,对临床各科疑难杂证的诊治亦颇有体会。
如果你对文章内容或相程感兴趣,请关注微信号:正安文化北京[zanedubj],我们等你哟~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3
17岁那年的一场大病,使我产生了学医的念头。之后的日子虽辛苦但很快乐,因我已深深爱上这神圣的职业,并陶醉其中——十几年中已记不清有多少夜晚在熟睡中被敲门声惊醒,有多少冰天雪地或暴雨倾盆的深夜跋涉在崎岖不平的出诊路上。
通过跟师学习,我对中医有了清晰的思路,意识到应该用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学习中医唯一的途径就是回归传统,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
从学医到行医已十余年了,回看自己的成长之路,虽然艰辛,但是也有快乐,尤其欣慰的是,我始终坚持自己的方向,并通过跟师学习,对中医宏观大问题有了清晰的思路,并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因病习医
生活在偏远的山村,在那缺医少药的年代加之生活的不规律,17岁那年我患了一场大病,也正是因为这场大病让我开始切身感受到医学的重要性。记得那是炎夏的一个深夜,我被一阵剧痛而惊醒。家人一刻都不敢耽误,连夜把我送到了当地县医院,经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穿孔”,须马上手术。冰冷的手术台让我第一次感受到生命原本是那样的脆弱。而呵护生命、祛除患者疾苦的医生是多么的神圣!
术后躺在病床上我开始思考今后的人生,开始产生了学医的念头。学医既可以保证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也可以治病救人,多好的职业啊!一康复出院,我就开始迫不及待地到处打听学医的途径,机缘巧合,那个时期刚好是卫校入学报名的时候。我不顾家人的反对,义无反顾地报名入学了,走进学校的我就像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汲取着老师传授的医学知识,那段时光是艰苦而幸福的,因为没有什么比内心世界的充实和满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更让人更幸福了。
我认真地学习每一门专业课程,每次考试都成绩优异。记得当时是寄宿,每星期六下午放学回家的路上,我都是一边推着自行车走过那段崎岖不平的漫长山路,我一边把老师一周讲的内容在脑子里重新温习一遍。
回乡开诊
毕业时满怀信心的我回到家乡自己出诊看病。每当看到通过治疗而使父老乡亲摆脱病痛折磨,我心里总是暖暖的,很欣慰也很有成就感。我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三年的艰辛没白费。曾经的辛苦和付出在换来一些微薄收入的同时,也换来了乡亲们对我的信任和赞许。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转眼间我已行医十余年了,期间我在尽职尽责地做好一个乡村医生应尽职责的同时,也一直在不断地学习。我于2005年参加了国家助理执业中医师资格考试,并以超出分数合格线30多分的成绩顺利通过了考试。
寒来暑往,我一直坚持24小时值班,保证做到随叫随到。十几年中已记不清有多少夜晚是在熟睡中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也记不清有多少冰天雪地或暴雨倾盆的深夜跋涉在崎岖不平的出诊路上了。因为脑子里一直牢牢记得父亲在我刚开业时叮嘱的那段话:越是晚上敲门看病的越是急病重病,不然人家不会半夜三更来麻烦咱的,一定要做到随叫随到。
那时日子虽有些辛苦但很快乐,因为我已深深爱上了医生这个神圣的职业,并陶醉其中!
拜师学医
就这样兢兢业业干着这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成绩,但对于我所服务的两千多乡亲们来说,却是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他们的病痛。但满足于现状不是我的最终目的,特别是当看到一些患者因找不到有效的治疗方法而离开人世时,患者临终前的那种眼神让我深受震动,让我刻骨铭心,虽然生老病死是无法逃避的自然法则。但我感到有责任有义务再去学习和提高,我不能满足于现状,不能做一个像药商一样通过出售药品而换来金钱的人。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治病救人的医生才是我一生的目标和理想,那些患者临终前刻骨铭心的眼神更是激励我一直奋进的力量。
意识到学无止境,我更加日以继夜地发奋学习了,从中医基础到四大经典,从各家学说到历代大家的医案,我都去努力的学习和研究。一本《名老中医之路》成了我案头枕侧的常备书籍,前辈老中医的成长之路一直给我无穷动力。
我决定走出去拜师学医,2008年我通过网络认识了陕西渭南的孙曼之老师,他在中医论坛上公开免费招收中医学员,成立了全国性的中医临床技能提高班。就这样我有幸认识了医术高超、学识过人且医德人品都堪称典范的民间老中医——孙曼之先生。他对传统中医的探索和研究,对古代医案的精辟分析,对传承中医的拳拳之情,让我切身感受到了中医的魅力,也让我感受到了一个把中医融入生命的中医人对中医的那份挚爱和担忧。
通过两年的跟师学习我明白了应该如何去学习中医,应该用中医思维模式去研究中医,学习中医应该具备的基础等一系列问题。
中医是生长在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上的,用西方所谓的现代文明无法很好诠释中医这样一门复杂的学科。我们应该用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去创新理论,学习中医唯一的途径就是回归传统,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来创新和发展。学习中医必须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应该把人放到与之息息相关的大自然中,运用“天人合一”的观点去研究和学习。
面对目前医疗费用支出庞大、医源性疾患增多、抗生素广泛使用、医患纠纷愈演愈烈等一系列棘手问题,中医提供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良好途径。
通过跟师学习,让我对中医这些宏观大问题有了清晰的思路,也为我的学习指定了方向,让我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新的提高,我会朝着作一个真正的医生这个方向一直努力下去。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rekoe,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ulub.com/9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