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才能开辟未来。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深刻阐述了党的理论创新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之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的重要观点,指明了理论创新的基本路径,阐明了理论创新的本质要求,揭示了理论创新的基本规律。深入学习这一重要观点,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重要思想和科学方法,对于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在坚守魂脉、根脉的同时攀登新的思想高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紧扣灵魂脉搏和根本脉搏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重要命题本身就决定了我们绝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的灵魂脉搏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坚守这个灵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紧扣灵魂脉搏是理论创新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新的理念是推动中国和现代化。目的是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回答中国问题、世界问题、人民问题、时代问题。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有其必须始终坚持和始终如一的灵魂脉动。这个灵魂脉动就是马克思主义本身,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这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思想体系的本质规定。只有正直,才能创新。一旦抛弃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去搞所谓的理论创新,其性质就会是“积极的”,其结果必然是在各种思潮的侵蚀和冲击下,逐渐模糊与其他理论的界限,偏离正确的方向。所以,坚持思想发展和改造的灵魂脉动,就叫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才能实现;切断灵魂脉搏不是理论创新,也不可能完成,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
紧扣根本脉搏是理论创新的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当代中国国情是中国历史文化演进的积累和结果。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是对中华文明历史和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一味固守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和话语,马克思主义不仅可以与中国历史文化展开对话,了解和把握当代中国国情,而且可以完成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伟业。这样的马克思主义既不会说中国话,也不会在中国做事,也不会被普通老百姓所喜爱,不会被中国人民所接受,所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也就很难发展成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断根不是理论创新,也不可能实现,只能使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僵化。
坚守魂脉和根脉是有机统一的,缺一不可。只有两个脉冲并行,相互促进,才能把理论创新推向新的高度。既要坚守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又要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灵魂脉络的指引下形成的,也是吸收中国文化根脉的智慧孕育而成的。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人类文明成果的丰厚滋养,又有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积淀的深厚基础。
要坚守魂脉、根脉,就要坚定不移,一直走下去。
理论创新是一个历史过程,坚持灵魂脉和根脉的关键是不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创新必须讲新话,但不能丢了老祖宗。数经忘祖,无异于斩断了魂脉和根脉,最终会犯失去魂脉和根脉的颠覆性错误。
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归根结底,这是一条马克思主义路线,是一条与中国现代化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义路线。坚持理论创新的灵魂,要求我们党在理论创新中坚持自信自强,保持坚强的思想政治定力。习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精髓。坚持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新时代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教训一再证明,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动摇,一旦动摇就会犯颠覆性的错误。
坚持发展植根于我国沃土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充满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但真理的生命力不会在简单的复制和运用中显露出来,而是需要通过民族实现的形式不断承载和表达。否则,马克思主义真理在时代变迁面前将失去载体和落地形式,随时可能成为不接地气的“悬挂空”理论和抽象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实现形式,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密码。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我们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没有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中国有什么特点?如果不是中国特色,怎么会有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祖根不能丢。一旦止步于马克思主义已有的成果,忽视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理论创新就会失去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取之不尽的文化源泉,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就会逐渐暗淡,生命力就会逐渐枯竭,最终会犯失去根基的颠覆性错误。
坚持魂脉、根脉,关键是继续深化“两个结合”
中国特色的关键在于“两个结合”。“二次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使我们能够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在更广阔的文化中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继续坚定历史文化自信,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继续深化“两个结合”的同时,紧扣灵魂和根本脉搏,在准确把握高度契合的基础上更加自觉地坚持“两个结合”。
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素。推进“两个结合”的本质是“激活”,成功的关键在于“激活”。“激活”的主体是马克思主义,“激活”的客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成功实现“激活”,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的同时,坚持中国文化的主体性。“活化”的方法就是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创造性地改造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活”的路径是促进交流和融合。所谓突破,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释传统经典文献的精髓,挖掘中国传统思想的宝贵资源,使经典在新时代脱胎换骨;所谓迁就,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人们日常没有意识到的共同价值观融合起来,挖掘出在人们日常生活方式中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植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产生润物细无声的价值迁就效果。“激活”的结果是相互成就,即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使魂脉更鲜活,根脉更有生命力。
在“融合”中创造马克思主义的新形态。推进“两个结合”,必须在更深层次上把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注入马克思主义。“两个结合”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化学反应”,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融入并浇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引领并激励中华文明在现代转型中展现出勃勃生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沃土和营养丰富滋润马克思主义的根基,让马克思主义呈现更加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通过“两个结合”,两个高度契合的思想体系在“融合”中不断展现新的理论优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强大而持久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
紧扣灵魂和根本脉搏,继续深化“两个结合”,中国共产党人就一定能够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续写无愧于时代的新理论篇章,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为丰富和充实马克思主义真理宝库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作者:王功龙(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二级教授、上海市习副秘书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文慧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rekoe,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ulub.com/8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