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的国际中文教育——专访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李茂森

中国日报网1月10日电。自2021年6月起,中国人民大学“移情传播视角下的节日文化传播与国际汉语教育融合研究”课题组开始了对孔子学院校长的系列专访,与15位孔子学院校长就节日文化教学

中国日报网1月10日电。自2021年6月起,中国人民大学“移情传播视角下的节日文化传播与国际汉语教育融合研究”课题组开始了对孔子学院校长的系列专访,与15位孔子学院校长就节日文化教学、移情传播等话题进行了交流。课题组特为读者推出“孔子学院院长谈节日文化传播”系列访谈。

本文是系列采访的第四篇。受访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李茂森,他自2021年1月起担任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采访内容包括李茂森在孔子学院的工作经历和他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经历。

“在全球化时代,让中华文明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

问:你是在什么时候决定去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孔子学院工作的?

李茂森:在中国人民大学,我主要教授人生哲学和伦理学。孔子学院是满足海外华人学习需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也是中外文化学术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我觉得孔子学院的工作对我来说是有使命感的。我们一直强调中华文明延续了几千年。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你会发现我们的文明还没有在今天的国际化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如何让世界上的其他人知道她独特的价值观,如何让中华文明造福全人类?如何构建人类共享未来的共同体?我觉得这些问题很有意义。

“从SISU到上海外国语大学,寻找中国和芬兰文化的独特交汇点”

问:您上任以来,在开展国际汉语教学活动方面有哪些心得和体会?

李茂森:来到芬兰后,出于学者的职业敏感,我特别想知道什么最能代表芬兰的价值观。芬兰的老师和学生向我介绍了一个词,叫SISU。在芬兰,冬天气候寒冷,船只要想在冬天航行(尤其是北方),需要一艘破冰船破冰。破冰船的名字叫SISU。很多芬兰人认为SISU是一个最能体现芬兰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词。当时听到这个词,我就想到了《中庸》里的一句话:“君子行其所欲,不逾矩。苏,行富;穷,就是穷;苏彝帝,行于彝帝;总是有麻烦,总是有麻烦。君子不自满!”大意是,作为一个君子,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中,比如富贵贫贱,都不能失去自己的个性。你要做一个自律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意志、规则和原则,俗话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单从读音来看,SISU这个词和《中庸》句子中的“素”这个词很像。我向我们老师建议,如果我们现在编一套教材,能不能命名为《思苏语文》?老师说这个想法很好。有机会的话可以做一套阅读材料。读完之后,学生在学习汉语之初,就会感受到中国文化和芬兰文化的相似之处。从去年开始,赫尔辛基大学的教学课程体系更名为SISU课程体系。

所以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当我们看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你有专长,你会发现你可以找到一些独特的契合点。

将心比心的国际中文教育——专访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李茂森赫尔辛基大学SISU课程体系

“语言有时是干巴巴的,所以人们应该在文化中感受到语言的丰满。”

问:你在孔子学院工作时有没有遇到过很大的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

李茂森:在人们的印象中,有时孔子学院的学术性略显不足,这是孔子学院工作中的一大忌讳。在我的理解中,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语言有时候是干巴巴的,你得加入文化,才能让人在文化中感受到语言的丰满。所以这一年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学术上找到突破口。

问:赫尔辛基大学孔子学院在开展文化教学活动方面做了哪些尝试?

李茂森:在2020年疫情开始之前,春节期间芬中协会会举办春节庙会,现场会布置一些十二生肖的灯笼和冰雕,营造中国的文化氛围,吸引当地人前来参观和拍照。赫尔辛基大学孔子学院将设立一个展台,上面有毛笔,让当地人体验中国的书法,并在参与后获得一份小礼物。小礼物基本上都印有汉字。以此激发当地人对汉语的兴趣,进行一点文化推广。去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不能聚在一起,所以我们做了一个在线音乐会,邀请了学生会的学生表演。

从去年开始,我们还成立了中国诗歌暑期学校。课后,每个学生都要写学习日记,表达自己的感受。我在查阅学生写的学习日记时,发现芬兰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印象深刻。有同学通过诗歌的学习发现中国的诗歌给中国的人们生活增添了无尽的诗意,他们会认为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此外,我们还邀请了一位芬兰学者开设了一门与儒家思想相关的课程。

将心比心的国际中文教育——专访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李茂森孔子学院在2020年春节庙会上设置的展位。

“顺其自然,把握文化交流中的和谐原则”

问:面对国际舆论中的一些不同声音,您认为孔子学院应该怎么做?

李茂森: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顺其自然,做好本职工作。作为孔子学院的人,我们应该尽力帮助他人,促进两国的友好交流。我们的初衷是把汉语教好,然后用文化来丰富,让本地学生有更多的职业机会和发展空 room。

在向海外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应遵循忠恕之道,避免政治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求同存异。顺其自然,把握文化传播中的和谐原则。我认为“和”是主体的成长与发展,“和”是主体之间的合作与发展。这种社会关系的基础是诚实和信任,或者直接说,诚实。

问:您认为如何从同理心的角度推动国际汉语教育的发展?

李茂森:事实上,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性。文化必然存在于特定的时间和空,所以不同国家的文化必然存在差异,但一定要找到一个共情点和共同的价值观。这种共同的价值观在哪里?我认为是共同利益——共同利益(共同利益)——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如何让人民生活得更好,是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念。从孔子学院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这个共同的好,就是我们中外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汉语教育环境,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这是我们简单而朴素的目的。

企业合作

李茂森还介绍了赫尔辛基大学孔子学院“量身定制”汉语教学课程的案例,以及芬兰学生对孔子学院汉语教育的赞赏:

芬兰的初创企业正在蓬勃发展,许多雄心勃勃的初创企业都想在中国做生意。因此,赫尔辛基大学孔子学院也开始与他们进行深度合作。孔子学院首期企业课程是与国际知名的芬兰企业家、“愤怒的小鸟”创始人彼得·维斯特瓦卡(Peter Vestervacka)合作进行的。孔子学院的老师每周在赫尔辛基用We+ Work 空给员工上课。

将心比心的国际中文教育——专访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李茂森愤怒的小鸟创始人彼得·维斯特巴卡正在与赫尔辛基大学孔子学院的老师们交流。

学生反馈

将心比心的国际中文教育——专访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李茂森“参加赫尔辛基大学孔子学院的课程项目,学习汉语仅一年,我可以自豪地说,我可以理解中国的课堂内容,并深度参与课堂互动。”

将心比心的国际中文教育——专访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李茂森“这里的氛围很好,教学也很有趣。”

将心比心的国际中文教育——专访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李茂森“我要向赫尔辛基大学孔子学院的老师们致以诚挚的感谢。很高兴能参加周四的语言课,既有趣又有效!”

-苏凯·赫尔米宁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钟欣

博士生蒋显成

硕士生李

本科生托舒婷和克林

(来源: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网站)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rekoe,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ulub.com/8374.html

(0)
上一篇 2024-04-08
下一篇 2024-04-0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关注微信
捐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