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穷极一生也上不了一堂完美的优质课——观摩泰安优质课 心得

在上进心被重复的工作耗尽之前,有机会学习和研究,是一种莫大的幸运。如果你有幸敲敲门,那就去吧,看看风景也好,跑跑步也好,只要能一直充实自己就好。 2021年最后一个月初,能有两

在上进心被重复的工作耗尽之前,有机会学习和研究,是一种莫大的幸运。如果你有幸敲敲门,那就去吧,看看风景也好,跑跑步也好,只要能一直充实自己就好。

2021年最后一个月初,能有两天的出差和学习机会,大概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感谢泰安各级教研部门组织和提供学习平台,感谢学校和备课组的信任和派遣,感谢家人的全力支持和主动坚持。

过了一年,换个角色参加优质课活动,那种“旁观者清”的味道。收获很大,感触很深。下面的故事只是我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水平有限难免有问题。如果冒犯了你,我当场道歉。如有错误,请指正。

[简介]

本次优质课评比活动,共有来自泰安各区县高中的14名选手,将在两天后进行评比。评委由各级地理教研室主任担任,各高中派一至两名地理老师参加观摩。所有参赛者的教学内容都是一样的。教学内容是《区域发展异同比较》,山东教育出版社高二选修必修课,是典型的同堂异构性展示。

【亿点思维】

首先,一堂好课要以“立意”为案例来设计

对于我这样的新手老师来说,看一场班级比赛,类似于看一场神仙打架。同时又觉得“不平”。虽然每个参与的老师单独进行上课是可圈可点的,但是放在一起会给人一种上下其手的感觉。起初,我试图通过对比不同教室老师的具体教学环节、教学活动甚至具体细节来寻找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但无果而终。听了一整天的课回到住处,又恢复了一天的课,才想通:

“站高站低”的根源在于“教学设计的立意”不同——以“素养”教学对以“知识与能力”教学是一种打击。其实每个人在组织课堂和传授知识方面的教学能力都差不多,也就是说参赛的老师在实施教学设计的能力上几乎无法抗衡;但就像“比较区域发展的异同”这一课一样,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不同老师对同一节课的理解和设计也有差异。比如,有的老师在设计教学时,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传授;一些教师可以跳出教材的束缚,从课程标准和学科素养的高度审视甚至重构教材。这种设计理念的差异直接决定了教学设计的实施所生成的课堂是否科学、深远、有价值。

我们不妨尝试用“从终点开始”的策略来设计教学,也就是不断问自己“这堂课我想教学生什么?”这样才能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规划教学环节。当我们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后续的行为就有了方向,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第二,一堂好课应该是一门学科的浓缩。

我们大多数人在生活中都会有这样的经历——看一个汉字看久了会觉得不像汉字。对同一个话题密集地、连续地多听几次,也会让人不自觉地重新审视教学内容。讲师在引导学生比较区域发展的异同,作为旁观者的我在比较讲师授课的异同。听的越来越多,真的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地方——即使不同老师对同一个题目的解读可以称之为“千人千面”,但地理课堂的学科特色和精神内核是不可动摇的。

目前我对比较区域发展异同所体现的学科特征的理解是:①分析和处理问题时独特的思维和行为方式;②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发展观。

就这节课而言,无论是探究区域发展的相似性还是差异性,都不可避免地需要体育元素综合、时间空综合、局部综合的综合思维;而且在具体分析处理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将空划分为不同尺度的区域,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的区域认知手段;此外,从典型案例的分析中总结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总体思路,进而在其他案例或情境中处理新问题的过程,是地理实践的落实和体现;比较区域发展异同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因地制宜促进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这种行为模式只能体现在人地和谐理念的精神内核中。

我们不妨试着用地理的真正魅力感染学生。地理知识可能不会长期伴随学生,但地理课培养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价值观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第三,好的课堂要带来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地理研究真实而复杂的世界”和“地理高考越来越喜欢考新的情境题”,导致一线教师无论是基于学科性质还是高考改革形势所迫,尝试“情境教学”的频率越来越高。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情境教学”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考验,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情境创设不当、难以融入情境、情境不连贯等尴尬局面。

你认为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是情境教学?

我觉得情境教学首先要保证情境的真实性。因为无论是地理的特殊性,还是新高考的命题趋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研究对象是真实的。所以,地理课堂教学如果要创设情境,首先要保证其真实性,真实的情境会让师生产生真实感,有了它,他们才能更好地融入情境。

其次,创设的情境不能离学生太远。地理不同于其他学科。有时候老师听不懂,学生也听不懂,不是因为我们无能,而是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地理课程改革中,反复强调“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即“来源于生活,走向生活”。而那些离学生太远、太陌生的情境,会因为经验不足,导致师生融入情境的障碍。如果学生不能融入华丽的情境,那就是无效的,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老师一厢情愿的表演。

最后,要追求“一地到底”的沉浸式学习体验。我们在进行情境教学时,往往会犯只在导入环节等个别环节创设情境的错误,或者,最终创设情境时,在情境之间、情境与现实之间反复跳跃。这样,情境教学大多只是流于形式,流于表面,无法营造沉浸式的学习情境,更谈不上什么学习体验,更谈不上产生什么学习结果。

综上所述,我个人对“情境教学”是敬畏的,这种教学对教师的材料选择加工能力、组织建构能力、情境创设能力要求过于苛刻。

第四,一堂好课要兼收并蓄,灵活创新。

能同台竞技的选手都有两把刷子,而同一个班级中的异类“差异”,也就是创新,往往是决定一个班级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这次比赛,参赛的学长们真是各显神通,很有启发。

1.地理图表的应用

从图表中提取的数据信息和通过处理分析得出的结论的逻辑链应保持完整,结论不应由空生成。知识储备回答的问题不利于能力的培养。

2.板书和板画的应用

永远不要低估传统教学方法的价值。板书和板画的产生对主体思维的培养大有裨益。

3.多媒体的应用

如果把PPT等同于多媒体,格局就小了。灵活融合多种媒体格式和媒体呈现方式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比如超链接、电子白板、屏幕投影、墨迹等功能的组合。

此外,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信息表达方式的融合也值得探索,比如自制教具进课堂。

4.小组合作的应用

明确探究的任务和要求→教师选择典型事例进行演示→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生成学习结果→公开展示→学生相互评价→教师点评。

5.思维导图的应用

思维导图重在思考,不要把知识框架等同于思维导图。况且,知识堆砌的课堂无法产生逻辑清晰的思维导图。

6.当地地理资料的选择和加工

利用乡土地理资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生成素养,另一方面更容易引起情感共鸣,进而促进情感和价值观的升华。

7.高中生寓教于乐并没有过时。

把小奖励和小游戏放在高中课堂听起来不太合适,但作为旁观者,我们发现高中生毕竟还是孩子。没有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有时候我们想的和实际情况不一样。

小心思太多,观察过程中发现的惊喜太密集,还有很长时间消化吸收。总之,一切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都要为教学服务,一切教学工作都要为学生服务。

向孜孜不倦的前辈致敬,即使你穷到极点,也无法拥有一堂完美的优质课,但好在你一直在路上,不忘你的主动心智一直在奋进。

《百学不厌》第三期写于2021年12月4日。请改正任何错误。

关注,一起成长,不迷失。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rekoe,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ulub.com/8092.html

(0)
上一篇 2024-04-06
下一篇 2024-04-0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关注微信
捐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