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巩固旧内容,了解新定位
通过研究,我们不仅巩固和重温了课程标准的旧内容,还解读了2022年新课程标准的新内容和新取向。课程标准从2001年发布到2011年,再到今年的2022年,基本上每十年换一次。今年公布的新课程标准指导思想中的基本理念和结构特征与2011年版相比仍有较大差异。在基本理念上体现了“逐步形成满足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要设计身体。
具有结构性特征的课程内容,现在侧重于内容的结构性整合。在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中,需要构建学业质量标准,整合“四基础”和“四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形成阶段性评价的主要依据。
第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发现新课程标准并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高级”标准。平易近人的马教授结合老师的实际课例,把专业理论变成通俗易懂的概念,用结构化的内容给我们讲解教学改革。本文结合实践,阐述了主位结构的意义,并从吴先生关于“小数”的课来说明研究:& # 34;结构化突出内容的关联性,有助于知识和方法的传递,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强调内容结构化,就是对学习内容的整体理解,对学生学习的整体把握,从基于单元的整体分析,对重点内容的深入探究,再通过对核心概念的感知,以及知识和方法的迁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逐步形成核心素养。本文特别介绍了与整体设计思想和内容结构密切相关的教学设计的概念和框架,强调深度学习和单元整体教学可以作为实现课程内容结构的路径。结合吴正宪老师的课,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1 .明确单元和学习主题的关系。单元是单元的形式,学科的本质是灵魂,核心概念是基于学科的本质来分析和确定的。”“大单元”或“系列单元”是基于自然单元形成的主题的核心概念,单元之间和单元内部存在知识联系。2.确定单元中的关键内容。更好地体现核心概念的内容,其关键内容是指向核心素养。3.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是基于学生的基础和前概念。4.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就是围绕重点内容组织学习活动。
第三,新术语的解释
我们的老师经常纠结于新的专业术语,对别人关于教学的初步结论感到困惑。马教授三言两语就能解决他的困惑,不得不佩服专家们的高视角和丰富的研究积累。比如什么是“整合思维”?马教授强调,“就是要改变过于注重课时的教学设计,促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系。”在核心素养的内涵和阶段表现的图示中,我们有了更好的理解,在小学阶段,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意识和感情”,而在初中阶段,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观念”
第四,与一线教师的沟通
马教授与基层教师在线面对面交流,涉及“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数学课程核心素养”、“如何深入理解课程标准新要求”等一系列问题。为我们一线老师指出了迷宫,总结了以下几个知识点:
1.社会文明的发展影响和牵引着数学文明的发展,数学应该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2.不能用字母表示数字,要用字母表示关系、性质、规律。
3、“学科实践”指的是我们的教学实践,而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怎么做。
4.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其实就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
5.如何训练小学生画尺子?小学生的尺子训练要求和初中完全不一样。在小学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具有细致的数学思维、严密的思维意识和推理思维。
6.在“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的“三会”目标中,既要看世界的外部,又要将问题数学化、抽象化,以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都与现实世界有关,也就是说,外部与内部相结合。它的具体表现更多是内在的,比如数感、量感、计算能力。
这次学习使我对课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让我思考其背后的教育价值和核心理念,促进我能够质疑和提问,反思自己,敢于探索和深入研究,从而把握新课标核心思想的脉络,把握新时代教育思想的脉搏,凝心聚力向前迈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rekoe,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ulub.com/7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