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这个词给人的感觉是被控制和约束的。他们生而为人,自然热爱自由。谁都不想被管教,所以“管教”必然带给人消极和抵触。那么积极的纪律是什么样的呢?什么是“积极的”“纪律”?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研究这本书。
首先触动我的是,纪律不是惩罚,而是与善良和坚定齐头并进的规则,而这个规则需要双方共同制定。平时管教孩子的时候也会制定一些惩罚制度,但都是我单方面提出来的。比如和妹子在卫生间玩,会被扣一半动画时间,不会认真洗碗。孩子进行这些惩罚的时候会很不开心,盘子会叮当作响。这样我又会生气又会批评他,弄得双方都不开心。以后他不认真做作业的时候,提前问问他,如果粗心大意,马虎大意,该怎么办。他说有一次我洗碗忘了写作业扣动漫时间,我就答应了。按照约定洗碗的时候,他一直都很淡定,会和姐姐说说笑笑,叫他收拾桌子,也很开心。他也接受了上级对动画时间的扣分,只看了规定时间的一半,不会像以前那样生气。当然,最终目的是他不会忘记做作业,不会乱涂乱画。
再看不良行为,让我明白了,我们眼中孩子的不良行为,其实有他更深层次的需求。我们要关注这些不良行为背后的诉求,不要一上来就批评。这孩子每次洗澡都要很久才出来。我们以为他在玩水,其实他是在观察树冠头是怎么露出水面的。该洗漱了,他还在磨蹭。事实上,他正在画一幅画来给他妈妈一个惊喜。你以为他在东奔西跑,其实是在逗他妹妹。他在饭桌上说个不停,其实是想和父母分享一天在学校的事情。我当时没回家,以为他又调皮了。其实老师今天耽误了一会儿学校。父母认为的各种不良行为,要给孩子一个抱怨的机会,听听他怎么说,不要先下结论。
我们家长怕孩子犯错,孩子犯错了就批评。其实犯错也是学习的好机会。从承担责任和解决问题上引导,让孩子总结经验,从错误中成长。孩子们每天必须乘公共汽车去上学。为了节省时间,出门前把公交卡套在他们脖子上。上车时,他们会把公交卡从脖子上摘下来,戴上红领巾。我发现了这个操作流程,提醒他很容易丢失公交卡。你要先拿红领巾,然后把绑在公交卡上的绳子从红领巾里拉出来。还有人信誓旦旦说自己记性好,不会忘记卡。结果过了几天,我戴红领巾的时候忘了拿公交卡,丢了!回来还是很心疼,说昨天刚充了50块钱。因为是学生优惠卡,所以要带着身份证到指定地点挂失,或者重新办理。爸爸没吃午饭。他打电话问了一中午公交公司的流程,也没批评他。他看着父亲打电话。后来新卡来了,一直没丢。估计是戴红领巾的流程变了,哈哈。
更多的鼓励和表扬是我在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做得不够的。以后我要多关注,多给他鼓励和表扬。我们应该看到孩子们一直在努力工作。
父母和孩子吵架的时候,我们不会一直在身边。父母所谓的“管教”,就是给他爱和自由,让他学会承担责任,学会爱,学会独自前行,知道爸爸妈妈永远在他身后。这样的纪律是积极的结果。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rekoe,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ulub.com/7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