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习兵团中国军号。
样品聚焦
听班长的故事长大,按班长的样子当兵,新兵从身边的榜样身上汲取力量——
班长是一个新兵,一个班■解放军报记者张雷锋
通讯员雷易博
插图:汤健萍
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某团班长、一级上士黄伟鹏“火了”!
“一字一码,千军万马。只有扎根战场,苦练内功,才能当好听众。”近日,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某团组织“理论服务队”为新兵宣讲团第二十次党代会精神,黄伟鹏作为特邀嘉宾登上讲台。舞台上,黄晓鹏用自己的成长经历侃侃而谈,朴实的话语中透着血性的担当;台下,新兵们坐着听,教室里弥漫着“举红旗,争第一”的气氛。
“你身边的典型事迹是可信的,是可以学习的。现场听了黄班长的故事,对建军营更有信心了。”后该团新兵林力在强军讲座中暴露了自己的真知灼见。他的战友们纷纷留言:“如果我们在军营,我们应该追逐像班长黄这样的‘明星’。”“只要能吃苦,肯努力,我们也能在岗位上创造出精彩。”
为什么老兵的一课这么受欢迎?听完官兵的课后交流,一个好兵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从入伍时的初中毕业证到报专业“专家”,从训练成绩排名靠后到联勤保障部队首届“吴京标兵”;8次获得比武第一名,11次被评为先进,1次荣立二等功,提前晋升一级上士…
这种热情的介绍引发了集团领导的思考。新一代军人文化水平高,独立意识强,普遍具有“尊英雄”、“随大流”的特点。如何更好的引导他们成长?
该团党委常委带队深入调查班级安排,认真梳理战士档案,发现班长的作用举足轻重:作为基层一线战士,他们与新兵朝夕相处,是新兵成长进步最直接的向导,新兵也由衷敬佩身边的“吴京之星”。为此,该团收集整理了一批“军事专家”的成长故事作为鲜活教材,引导新兵学习树立榜样、树立标杆。
新兵吴稼祥,入伍前是个军迷。他爱钻研兵器知识,盼望早日驰骋在军事领域。
新训结束后,吴稼祥被分配到了报业专业。期待中的惊心动魄、硝烟弥漫的场面并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艰苦的训练和严格的纪律。“记得刚入职的时候,战友们说,报务是个冷门专业,‘快而准’和‘永远在幕后’的职业特点让我很失落。”
吴嘉祥的损失被黄看到了。黄伟鹏主动找到吴稼祥,耐心地帮助他缓解情绪。他一有空,就把自己的成长经历告诉他,把自己的训练经验教给他。
“我刚进公司时,对电报不感兴趣。训练总是比别人慢。但我坚信,只要肯吃苦,就没有做不到的事。一有空,我就向班长要业务……”一天下午,黄带着吴嘉翔去了机器房。随着黄伟鹏的叙述,吴稼祥的目光落在他操作钥匙的右手上。他发现黄右手的一根手指变形了,颜色白了很多,指尖厚厚的老茧又黄又硬。
“为了练好送报纸的基本功,我经常加班到凌晨两三点。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我的手指被磨来磨去,直到老茧形成,被打磨。最终,我掌握了电报技能,被团里评为专家,还荣立了二等功……”
一个老茧的故事深深震撼了吴嘉祥。从那以后,他到处效仿,他的训练变得更加投入。以前听起来有点无聊的“滴答”声,现在已经变得令人愉快了。
“老兵好看,新兵活教材。”该团政工部领导告诉记者,他们根据情况改进教育方法,发动大家讲身边的先进典型故事,积极搭建新老兵互助平台,用“身边的活水”浇灌官兵心灵。
“作为一名当地大学生入伍的士兵,德加入营后就暗暗下定决心:当兵就要当好兵。训练场上,战友跑3公里5公里,他跑8公里10公里;战友轻装训练,他就负重训练。听说拉轮胎能锻炼爆发力,所以他经常拖着沉重的轮胎,汗如雨下……”在联勤保障部队组织的群众训练比武中,万德佳凭借过硬的素质获得了警察战士专业比赛第一名。他的奋斗故事被当局拍成了微视频,在全团播放。
“拿第一没有错,就是反复练习,直到形成一个肌肉记忆。”刚下连队的新兵杨琴看完微视频后,把这句话记在心里,更加努力地训练。凭借这一势头,杨琴很快脱颖而出,同年,他成为第一个独立承担执勤任务的士兵。
漫步团里的训练场,看着新战士们的训练场景,记者相信,在身边典型的感召下,他们一定会在军营中加速成长。
目击者说
老兵的好故事,给新兵树立了好榜样。
■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某团教导员刘涛
看到吴稼祥等新战士在身边典型的感召下迅速成长,我很欣慰。
班长被誉为“部队之母”,他们奋力强军的经历闪耀着精神光芒,激励着新战士奋发向上。团队用老兵故事引领新战士走向“兵之初”,为他们融入军营、加速成长注入精神力量。这启示我们,要发挥典型的引领作用,善于挖掘官兵看得见的人和事,挖掘出身边典型的、有价值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看到平凡中的伟大和精妙,激发出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强大正能量。
典型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正能量,榜样是鲜活的价值观。基层官员要善于发挥排头兵的作用,让他们在练兵备战的实践中走在前列,喊“看我”“跟我走”,为新战士作出表率,在练兵备战的火热实践中谱写精彩篇章。
(学习兵团《中国号角》出品)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rekoe,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ulub.com/7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