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断追求完美,超越自我,我也不例外。在追求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发烧友的苦与乐,以及各种心态。有些人在不断进步,享受着声音音乐带来的快乐,但有些人就是走进了死胡同,卡在了死胡同里。结果就是他们整天担心自己达不到目标,甚至对音乐失去兴趣。最后他们干脆连Fi – HI都不想玩了。
我也认识过这样的人,当然可悲。我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每当我心灰意冷的时候,就听到令我感动的音乐旋律,激起我对音响设备改进的热情,斗志昂扬。当然也是屡战屡败,不断摸索。今天虽然不能说有听的经验,但也探索了一些秘密。现在说一些粗浅的基础知识,一起探讨一下。
首先热爱音乐,持之以恒,不断探索进步。
热爱声音文化,理性对待玩声音。“设备只是工具,听音乐才是目的”。如果不是真的热爱音乐,在玩FI – Hi狂热一段时间后,音效就不好了,热度也就降温了。久而久之,你可能会放弃玩音频,只是因为你不够热爱音乐文化,而只是一个音频设备的测试者。对!作为一个音响发烧友,毅力、恒心、拼搏精神必不可少。Fi-hi要想玩好,就要有积极探索进取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从失败中学习,从教训中总结经验。否则,光靠你的热情和盲目跟风是不够的,你会跟着别人玩,不知道自己的设备特点,不知道自己需要的听音风格,不知道自己的音响系统哪里出了问题需要改进。仅仅调整那一步和环节是不够的,更常见的是一些发烧友急于求成,一步到位。随便成功是不可能的。想要弹好Hi-Fi音响,就像学功夫一样,必须从站姿、走姿这些基本功入手,循序渐进,认真练好基本功。
发烧友们有机会聚在别人家听听音效,聊聊发烧,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可以找到很多灵感来刺激自己有新的认识。他们可以仔细观察别人设备的布置,虚心请教别人的经验,学习别人好的成功经验,学习别人的声音校准技术,设备,音箱角度定位,减震,电源处理,和空房间环境。
这样就少走了很多弯路,久而久之也会积累人应对不同环境的经验。除了要注意别人音箱的位置,还要注意设备的摆放方式,听音环境的声学处理,设备的防震措施,电源的处理。这些都要注意,总有一天会遇到类似的环境。这时候,你所学到的经验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同时,一些新手随便碰别人已经放置好的音箱和设备,就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请不要弄成“乞人恨”。
第二,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理想的声音标准。
标准是一把尺子,一个准绳,一面旗帜。爱好者如何才能在头脑中竖起这个标准?是的,有机会听原声器乐音乐会,各种器乐,人声音色和音质的详细变化频率,也是了解器乐音色和音质的一种训练方法。在不断加强正确的监控和判断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各种艺术的兴趣和修养,比如;绘画、书法、摄影、舞蹈、古玩鉴赏、盆景艺术、文学艺术等。虽然这些艺术看似与声音无关,但我们可以知道,音乐也是一门艺术,懂得欣赏艺术,才能更好地欣赏音乐优美的旋律魅力,漫步在艺术长廊中,找到声音的理想审美标准。
目前本土音频发烧圈确实存在假谦虚的现象。这些人表面上显得很谦虚,总觉得音响系统是自己的好(自恋倾向)。当别人指出他的装备有一些缺陷和不足的时候,你看他面部表情的变化就知道了,这伤害了他所谓的自尊,有的甚至完全不跟你说话了。往往是真正阻碍进步的绊脚石。这些人认为他们什么都知道。/克洛克——比如某个场合大家聚在一起说话恭维他的时候,不出几分钟,他就会说得很大声,让台下所有的人都知道他有多好,他的组合有多无敌。只要他觉得风格组合不合他意,就用专家的口吻去弹道别人的音响设备,一文不值。等你有机会去他家听听他的音频组合,哈哈!
只有多听、多问、多测、多验证,吸收消化采纳不同意见和观点的发烧友的意见,取长补短,自己的音频技术才会更上一层楼。只有放下面子,回归正常才能正常的互相沟通,正确的进步和沟通才能进一步升华。
高档设备的价格很难衡量。作为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发烧友,拿4-8万的音响组合当高档。这个价位,只要你有恒心,有毅力,认真调配,声音还是不错的。至于声音优雅,价格远远达不到“贵”的要求。听歌没问题。如果仅仅用价格来衡量设备的声音,即使花费数百万美元,设备也有其不足和缺陷。
远的地方,调好音响,或者静静地坐着,慢慢听音乐。随着美妙的音乐慢慢飘进你的心里,随着流动的音符闭上眼睛,随着优雅的旋律情节幻想,也是一种说不出的愉悦和享受。
有朋友会问我“为什么我的立体声重放听起来不那么好听?”是的,1。可能是设备没有调好,2。或者把音量调大。如果两个都有音响的话,音乐可能就不那么好听了。你怎么想呢?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rekoe,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ulub.com/7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