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德衡术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在现代轻武器的“大观园”里,有各式各样的狙击步枪。这些狙击步枪虽然与普通步枪相似,但出于提高射击精度与射击距离的考虑,它们在枪械设计与弹药使用上,与普通步枪有着诸多区别。而最为我们熟知也是最直观的一个区别,就是狙击步枪在使用时常常需要安装高倍率的瞄准镜。
不过,将狙击枪单独作为一种枪械类型进行研发生产的历史还是比较短的。1963年,前苏联军队装备的德拉贡诺夫狙击步枪,是世界上第一支为其用途而专门制造的精确射手步枪。在此之前,各国狙击手所使用的狙击步枪都只是加装了瞄准镜的普通步枪。比如,著名的二战电影《兵临城下》中讲述的苏联卫国战争中的真实的狙击英雄瓦西里,他使用的狙击枪就是莫辛纳甘步枪。这种步枪是苏联步兵的标配,几乎人手一把,只不过瓦西里在使用时,会配有一个4倍镜。
当然,瓦西里之所以能够被选中担负狙击任务,并且成为苏联红军中最顶尖的狙击手,所仰仗的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莫辛纳甘步枪上安装了瞄准镜。即便给其他人一支带有瞄准镜的莫辛纳甘步枪,也不可能打出瓦西里那样的辉煌战绩,因为他们没有瓦西里那么高超的狙击技术。
不过,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却诞生了一名神奇的狙击手。他没有瓦西里那么出名,战绩也没有瓦西里那么大,但他依靠一支没有瞄准镜的莫辛纳甘步枪成为“王牌狙击手”,传奇毫不亚于瓦西里。这个狙击手的名字,叫张桃芳。
张桃芳,1931年出生在江苏兴化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让张桃芳在年幼的时候,就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他的性格也更加坚毅,心智也更加的成熟。1946年,不到16岁的张桃芳当上了儿童团团长。虽然因为年纪太小,组织没有批准他加入正规部队或者游击队,但张桃芳率领儿童团与地方武装长期进行斗争,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经历都为张桃芳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成长成为一名顶尖狙击手奠定了基础。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张桃芳积极响应号召,于1951年3月报名参军,并于1952年9月随军抵达战场。
当时,距离1951年7月10日交战双方开启停战谈判已经过去一年多的时间。由于停战协议无法达成共识,在以美国为首的联军违反“规则”实施攻势,志愿军在双方对峙的三八线上广泛开展“冷枪冷炮”运动,以军事行动向联军施压,“以打促谈”。
“冷枪冷炮”运动,最早起源于1951年1月29日由志愿军司令部向前线守备部队发起的“冷枪”任务。当时要求前线守备部队要经常性组织特等射手,对联军单个目标进行射杀。到了1951年5月,运动扩展成为整个志愿军范围内的狙击运动,再到1951年8月,炮兵也加入其中,最终形成全军性的“冷枪冷炮”运动。
张桃芳所在的24军72师214团到达前线后,没有直接开赴一线与联军对峙,而是在后方驻地组织临战训练,进行战争准备。针对“冷枪冷炮”运动,214团经常组织实弹射击训练。在靶场上,张桃芳的射击天赋显露。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他居然做到了枪枪十环!
如此优异的实弹射击成绩,张桃芳引起了营、连干部的重视,甚至他的大名在团首长那也挂了号。所以到1953年1月,214团开赴一线后,张桃芳所在的8连立刻任命张桃芳为连队狙击手,参加“冷枪冷炮”运动。那时张桃芳使用的是莫辛纳甘步枪的改进版—M1944卡宾枪,没有瞄准镜。
张桃芳的体会是,100米打胸环靶能够枪枪十发,并不代表在战场上能够指哪打哪,因为在战场上影响射击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射手和目标之间不定的距离、射手与目标之间不定的高差、目标的移动、射手的心理素质以及当时的狙击环境等等。所以,缺乏实战经验的张桃芳第一次执行狙击任务并没有成功。但张桃芳并没有气馁,他在闲暇之余不停地向老狙击手请教战场狙击的要领,“枪不离手”刻苦训练瞄准。终于,射击天赋极高的张桃芳领悟了老狙击手传授的狙击经验,并且在第二次参加狙击作战时,成功击毙了一名美国大兵。紧接着,张桃芳在经历了不断的学习、训练以及实战后,狙击水平越来越高,真正从一名靶场上的“神枪手”,变成了战场上的“狙击手”。
凭借着优异战绩,张桃芳被连队选送到团射击训练队集训。能够参加这个训练队的,都是团里各个连队数一数二的狙击高手,张桃芳在与其他狙击手的交流中,狙击技术更加高超。因为这些狙击高手的水平已经很难用靶场上的“死靶”分出高下,所以彼此之间经常比试谁射击速度更快,以及谁命中的目标更小。
如果说,以前的张桃芳算是小有名气,那么此时的张桃芳在214团乃至整个72师都是极负盛名,因为张桃芳是214团射击训练队里毫无疑问的第一名。其战友回忆,张桃芳打靶快到举手开枪就是10环,中间已经不需要瞄准的过程。恐怕对张桃芳来说,靶场打靶的一系列动作已经形成了固化的肌肉记忆,只要平端步枪,他就能自然而然地完成三点一线的瞄准。更加厉害的是,在训练队最后组织考核的时候,张桃芳没有选择打靶。因为打靶已经毫无悬念可以命中十环,所以张桃芳提高难度,申请打靶场上的“小麻雀”。结果,张桃芳连开5枪打下4只麻雀,赢得周围战友的欢呼以及团长的赞许。
从训练队回到连队,张桃芳在接下来的狙击作战中,完全展现了一名顶尖狙击手的绝对实力。每次出任务从无失手、均有斩获,使得张桃芳“神枪手”的威名在24军中传开了。时任24军军长皮定均得知了张桃芳的事迹,专门安排参谋带着一双崭新的皮靴去214团阵地考察张桃芳的实力。皮定均吩咐参谋:“要是真的,就把皮靴奖给他;要是假的,皮靴就拿回来。”
张桃芳得知军长要考察自己,立即提枪前往狙击台执行狙击任务。在这次任务中,张桃芳选择了3个在敌人阵地边的树林里捡木柴的美军士兵作为目标。因为目标忽隐忽现,而且在不停运动,所以难度较大。但是对于抬手打飞鸟的张桃芳来说,却不是太难的事。他只开了三枪,就解决了这三个敌人,成功赢得了军长的皮靴。
志愿军里出了一名神枪手,很快引起了联军的重视。为了击毙张桃芳,美军多次调来神枪手向张桃芳挑战,但均被张桃芳击败。据张桃芳回忆,其中有一次对决,他认为最惊险。
那天,张桃芳像往常一样沿着交通沟运动到预定狙击台,突然一发子弹擦着他的头皮打得交通沟壁上尘土飞扬。张桃芳立刻趴了下来,他知道自己遇到了高手。因为他是隐蔽在交通沟中运动的,一般情况下,敌人根本不可能发现他。现在对面的敌人居然发现了他,那么光凭如此敏锐的观察力,就绝对不是“庸手”。再加上第一次射击,险些命中他的头部,如此精准的射击技术,张桃芳判断他是高手。
由于敌人有备而来,早早的占领了狙击位置,所以躲在交通沟里的张桃芳身处下风,他既无法还击,也无法观察敌人的位置,所以他必须占领适合观察、射击的狙击台。但是想到到达狙击台,得从交通沟中跃起,并跃进一段较为暴露的空地。这段空地,将是对手“结果”自己的“最佳位置”。
张桃芳试着用枪支顶起钢盔,吸引敌人射击,以此争取短暂的时间跃进到狙击台。但是对手识破了他的用意,没有射击假目标。此时,张桃芳完全可以避其锋芒,撤回阵地。不过,渴望与高手过招的张桃芳没有逃避,他决定冒险冲过那段暴露的空地。
张桃芳匍匐在地,等待着对手的松懈。就在张桃芳判断敌人可能认为自己已经撤回的时候,他迅速跃出交通沟,冲向狙击台。果不其然,敌人没有在张桃芳跃出交通沟的第一时间开枪。但对手毕竟是高手,就在一瞬间,张桃芳即将跃入狙击台时,又一发子弹朝他打了过来。子弹紧追着张桃芳的后脚跟,逼迫张桃芳以失去重心的不可思议的方式,摔进了狙击台后的掩体里。当时的情况,真是险之又险。
随后,张桃芳见敌人不再开枪,便慢慢从掩体里探出头来,想要找到这个差点“结果”他的对手。根据子弹的方向,张桃芳发现了在敌人阵地有两个机枪掩体。但是他很快判断,自己的对手绝对不在这两个掩体内。一是因为这两个机枪掩体掩蔽伪装做得太粗糙,好像是故意让张桃芳发现的一样;二是因为机枪的射击方向不对。所以张桃芳知道,他的对手一定也在对面观察自己的位置。敌人计划利用这两个机枪掩体诱惑自己开枪,让自己暴露位置,而后他再击毙自己。
于是,张桃芳静下心来继续观察。就在他躲在掩体里通过细致的搜索发现对手的踪迹时,没想到在他将要举枪射击的那一瞬间,对手居然也发现了他,敌人将头一偏,脱离张桃芳的枪口,紧接着又是一个点射打向张桃芳。张桃芳赶忙躲回掩体里。
自己的位置暴露,对手立刻慌了。张桃芳是志愿军里的神枪手,自己一开始占尽上风也未能击杀张桃芳,现在自己位置暴露,只要张桃芳还击,那么自己必将一命呜呼。于是对手开始每隔几秒就进行一次点射,想通过这种方式不给张桃芳还击的机会。
躲在掩体后面的张桃芳并不着急,他从对手这种胡乱射击中看出了恐惧。张桃芳静静观察对手的射击规律。在经过很长时间的观察后,张桃芳发现对手认为张桃芳躲在掩体的左边,所以主要射击的位置是掩体的左侧,射击右侧的次数不多,而且射击左侧与右侧之间因为枪口的转向有一点停顿。
于是原本隐蔽在掩体左侧的张桃芳悄悄的转换到了掩体右侧,他在确认对手没有发现自己位置变换、还在主要射击掩体左侧时,趁着对手朝掩体左侧开枪射击的时候,快速的从掩体右侧出来,据枪、瞄准、击发,瞬间完成,直接将对手击毙。就在这一瞬间,张桃芳甚至看见了对手,对手也发现了张桃芳,快速调转枪口、扣动扳机的动作。因为张桃芳比对手快了零点几秒,所以张桃芳的子弹击穿对手头颅的时候,对手并没有完全完成瞄准,对手的子弹再次擦着张桃芳的头皮飞过。
这样的对决让张桃芳终生难忘。张桃芳就是用着一把没有瞄准镜的普通步枪打出了狙击步枪的效果,在一线作战的3个多月里,用442发子弹毙伤敌214人,无疑是个奇迹。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rekoe,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ulub.com/7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