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辅周用药用量心得,蒲辅周方剂

蒲福洲先生(1888-1975)是现代中医大师。生于四川梓潼,中医世家,18岁挂壶。1955年,卫生部中医研究所成立,蒲福周奉命到北京工作。1965年任卫生部中医研究所副所长。前周恩来保健医生。蒲

蒲福洲先生(1888-1975)是现代中医大师。生于四川梓潼,中医世家,18岁挂壶。1955年,卫生部中医研究所成立,蒲福周奉命到北京工作。1965年任卫生部中医研究所副所长。前周恩来保健医生。蒲福洲先生从医近7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01

伤寒性寒,以热为标志,治以辛温发汗出热;温病是由热引起的,以寒为标志,所以清热一定要彻底。

02

外感病重在辨表里寒热,内伤重在辨阴阳虚实。

03

张先生把银翘粉改成银翘汤,说北方室外天寒地冻,室内火不灭。这样,寒气外抑,热固于中。银翘散中辛辣的荆芥和凸起的桔梗不适宜。去的时候加黄芩和瓜蒌。

我说:这是一个很扎实的说法,但不能算是一个成文法。我用银翘散治疗风温初起无汗怕风者,怕渗透不够,加葱花。葱白鲜润,出汗不疼,和马贵强的预防不同。外用,我一般不用苦感冒药,用白虎汤也为时过早。常用鲜芦根、鲜竹叶,久病者加白茅根。这就是所谓的“三仙汤”。

04

沈君如先生的儿子感冒发烧,尤其是下午。他很累,食欲不振,口淡,小便少。他自己服用银翘散,但服药后发烧不退,反而加重便溏。外感因素要分六邪,什么邪要区别对待。

只是感冒不是风寒风热那么简单。这是阳虚之体。如果你觉得寒湿,湿是一种阴邪。如果轻治,可以偶尔用刚寒药伤阳,湿邪会更难化解。

我用的是陈平汤和三仁汤,两剂,即发汗,小便通畅,发热。

05

湿热或温邪夹湿最易见湿热瘀阻,杨灿达不到。只是因为热清,热不散,所以一直湿着。叶说,升阳不是温,而是利小便,常用芦根、通草、薏苡仁、茯苓皮、滑石、竹叶。

杨桐并不温暖,因为湿热夹杂在一起,热是湿的。因此,与杂病不同,桂枝、肉桂、八角等温性药物不能用于杨桐。方便的话就湿了去散热。利尿的药是弱的,所以我总结为四个字:“弱促阳”。

06

表未解,不能攻。即使解表,热邪入里,清时苦寒药也不宜过量。阳气不足的身体,多服药比重服药好。

不然热还没完,寒中又起,所以粗工用的药也。看不清“炎”字和“火”字,就攻一点,不理会其余。

07

辨证论治的真谛是什么?是“一人一面”。

同样的病,同样的证,不一定用同样的方子,还要看体质、季节、地域、强弱、男女而慎重考虑,不要杀活人。

08

麻黄汤不是发汗剂,大青龙是发汗剂。大青龙汤的麻黄是麻黄汤的两倍。

09

石膏用量不宜过重。药罐有多大?那么如何大量油炸呢?有些人用这个系统,动不动就半斤八两。况且医学总是有利有弊的。我们不能只看到石膏的清热功效,但也不怕它伤阳伤胃。

10

热邪与燥粪相结合,就要负担。仲景先生谆谆告诫:好处一次拿,以后不要再拿,剩下的也不要拿。

在一次会诊中,一个孩子出现了食物停滞和发烧。用过很多抗生素,但是无效,不吃东西,腹胀。但是鼻子准确明亮,有医生提倡用大轴承气。

我说脾虚之质,鼻准,必利己,不需要用之,不妨除之。但他坚持说,正在讨论的时候,护士来汇报,拉肚子了。

11

我见过生病久了的人,怕冷。人们单身,有人拿着夹子,有人穿着棉布,有人穿着衣服和毛皮。冬天,他们有炉子,他们犹豫要不要呼吸寒冷。这真的是阳虚。

可以考虑用玉屏风散,加入附子、生姜、大枣。剂量不用太重,阳气复苏,营卫和谐,也可能有效。

12

有的人三天两头感冒,被前辈们称为算感冒。玉屏风散可以用,桂枝汤对于营卫不和者可以用。辛文君汗流浃背,阳愈伤,病愈不解。苦寒伤中阳,脾胃降,病蜂升。

13

肾盂肾炎在临床上相当常见。因为尿频尿急,经常用五苓膏和二妙,加茴香1个和琥珀5个穴位,解决膀胱的问题。肉桂只用三五分而不是更多。

14

有很多病,只应调治而不能根治。与其朝它扔药扔石,损伤胃气,不如不吃药。

我生了痰。多年来,我没有吃过任何药,也不接受任何中西药。只注重饮食,宜寒宜暖,虽然虚弱,但却延长了一些岁月。

15

如果我把医生分成三类,只能算一般。

16

头晕,虚,实。曾咨询一位梅尼埃病患者,先后用养肝熄风潜阳、泻肝和胃等方法治疗,脉滑苔腻。

我觉得属于阴虚,标为痰热的辨证是好的,可以考虑用药。如果痰是热的,就容易清热痰。早期用的话,有助于化痰清热,清肝泻火,并不是治本。

我建议用温胆汤来治。

17

子宫脱垂,古称尹霆,多因劳累气虚所致,我常用补中益气汤。补中,改善脾胃;益气增强功能。每次用加一个甲鱼头,翻炒,油炸。

18

用药要细致,不要很多不必要的药,也不要很多盲目治疗证候的药。

19

用药方式复杂是新手的通病。

一个原因是发病机制不明。如果发病机制不明,用药无法击中要害。第二,他们急于求成,所以必然是一病一药,甚至几种药,这就成了汤叔说的:“元叶里宽络”。三是瞻前顾后,盲目用热药,怕太热,盲目加感冒药;盲目用泻药,怕伤,加几个补药。

有一次,一个哮喘病人治不好的学生来找我,问我他是不是按照老师的经验不加葱。我看他的药方,一味热药,一味感冒药,其次是一味热药,一味感冒药。

我问他,这是冷的还是热的?他答不上来,就是因为发病机制不明,所以用药比较乱。如果是寒证,用感冒药不是更糟糕吗?

用药乱七八糟,跟打架一样。如果你在这里出拳,他在那里握着你的手,你怎么能打中呢?

年轻的时候,我的用药很杂。后来,当我翻阅叶的病历时,我发现他的用药确实是一种巧合。

古人云:“知其病,多诊脉,反复用药。”说到医学,当然还是要向仲景先生学习。他很清楚药物的利与弊

如果你不了解这种药,你就不确定它的优点和缺点。不能瞎用,就要多用几味,想都不敢想。

本文摘自网络口述/蒲福洲先生/何少奇先生整理。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rekoe,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ulub.com/7092.html

(0)
上一篇 2024-04-02
下一篇 2024-04-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关注微信
捐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