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千年的历史,许多优秀的文化在中国流传下来。这些文化之所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没有被消灭,反而留存下来,说明它有它的价值和意义。
除了许多名人名言、诗词歌赋之外,民间还流传着许多谚语,而且这些谚语通俗易懂,是劳动人民经过实质性总结而成的句子,让大家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体会当时人们的想法。
这些谚语虽然简单,却给后人留下了值得借鉴的历史价值。所以有句话叫“女儿上了坟,家里没人了。”这说明了什么现象和问题?
图:女性坟墓的静态照片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非常重视礼仪文化的国家,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被灌输一些礼仪、道德、羞耻之心。在这些礼仪中,孝顺是人们心中最重要的。
古人对孝的定义比较全面。孝是人之根本,是人生存的条件。一个人如果不讲孝道,无论他有多优秀多能干,走到哪里都会被世人唾弃,认为他是一个不值得交往和信任的人。
父母去世前老了,子女要关心父母,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父母去世后,子女要在父母坟前祭奠,不时祭奠,以示对父母的孝心和感恩。
而且每年要上坟的时候,也是要把准备好的祭品带到父母坟前吊唁的。这也是根据古人认为有坟墓的观念来做的。子女希望通过自己的供奉,让父母在那里生活得更舒适,这也是一种孝顺的表现。
图:准备供品剧照。
但是在男尊女卑的古代观念下,父母死在家里。每当父母去世或者不得不去上坟的时候,家里都是男人,很少见到女人。出于孝心,男人去给父母上坟是很自然的事。
在家里,妻子或女儿也在厨房或准备供品,以帮助安排,不会显示她的脸。这个时候,如果女儿为父母上坟,还有一些其他的说法。从俗语的字面意思来看,“女孩上坟,家里没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女孩在家为父母上坟,那么她家就代表没有接班人。
很难避免让人感到悲伤。但是,古代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是现实。那个时期的女性没有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从出生起就注定受到不公平的对待。
图:古代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剧照
也许从她父母看到她的那一刻起,就被她的家人排斥,认为他们在赔钱。无论是成长还是教育,父母都会对他们相对苛刻,把更好的机会留给家里的男人。
这也是女性无法接受良好教育,思想受到束缚的很好体现。他们从小的思想就烙上了顺从的印记。无论做什么,在家里都会听话,听父母和哥哥的话。他们没有自我,只有服从。女儿去给父母上坟,说明家里没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真的。在古代,女人会在很小的时候结婚。她们大多会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听从父母的命令,嫁给一个可能从未蒙面的男人。
而且结婚后,我在婆家还是没有地位的。在家里要听老公和公婆的话,没有反驳什么的机会。
运气好的话,老公会体谅自己,生个儿子。也许你在婆家的地位会稍微上升,关注度会提高,会有一些特殊的权利。但如果运气不好,遇到不讲理的家庭,就会对女性更加苛刻。
还有一点,如果女方的丈夫突然去世,她会在婆家继续服从婆婆的命令。总之,她没有选择的权利。
图:女性结婚的静态照片
所以女人结婚后,和家人的联系会变得很微妙。除了回娘家的那一天,她几乎都是围着婆家转,也就是女人一辈子都是为婆家而活。
如果女人在这个时候回父母家扫墓,不可否认这是孝顺的表现。但也可以说,她父母家没有男人,父母去世后只留下一个女儿,让女儿替父母扫墓。
女儿家也到了香火中断的地步。在古人看重香火延续的年代,这样的家庭可以说是比较悲哀的。还有一点就是古代有些女人结婚的时候离父母家非常远。抛开已经结婚成家的言论不谈,在古代因为路途遥远,即使交通极其不便,女性也很难回娘家。
如果加上天灾人祸,出嫁的女儿很有可能因为需要避难等原因与家人失去联系。
图:女儿给父母上坟的剧照
而且古代人的思想很迷信,没有那么清醒的头脑去判断一些事物的好坏。如果他们经常跑到父母家,他们会认为那会给他们带来灾难,这对父母家是非常不利的事情。
所以很多重要的祭祀活动都不会有女性参加,更不要说嫁出去的女儿了。所以嫁出去的女儿基本不会回父母坟前,只是为了保证父母的顺利平安。
这时,女儿替父母上坟了。很明显,因为家里没有孩子,所以不需要害怕这些不利的原因。其实像这样的话还有很多,但是在现代人看来,这些话很封建,因为现在的社会提倡男女平等,女性的能力不亚于男性,女性不再受旧观念的压迫。
图:受旧观念压迫的女性剧照
尤其是现代家庭都渴望有一个女儿,即使有了儿子,也会更加疼爱女儿,也会让女儿接受最好的文化和教育。婚后回娘家已经是家常便饭。
更何况有可能在娘家参加给女儿的祭祀,只是为了感谢祖先的恩情。通过这些也可以说明,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很多以前的陋习都被消除了,大家都实现了平等,生活更加幸福。
也许过去很多封建的说法只是让大家听听,理解一下当时的意思,而不是去学习和实践。
作者:大辉
整个图文由大咖历史工作室团队原创制作!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rekoe,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ulub.com/6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