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死亡出自哪里,三次死亡

来源:学习兵团、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媒体整合作者:刘国华 年底盘点的时候,回想起不久前和朱日和某航空兵旅进行的那场重要的防御空对抗演习,还是有点激动。演习中,我和战友们灵活

来源:学习兵团、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媒体整合作者:刘国华

年底盘点的时候,回想起不久前和朱日和某航空兵旅进行的那场重要的防御空对抗演习,还是有点激动。演习中,我和战友们灵活运用战术优势,化险为夷,给对手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给我的训练履历增添了一笔闪亮的战绩。

多亏了朱日和,战斗技巧在不断提高。近年来,我曾随部队7次赴朱日和参加实战演习,打了大大小小十几场仗。从最初的懵懂到现在的游刃有余,离不开那里黄沙白雪的“指点”。当然要感谢那三次“牺牲”的经历,从中我逐渐体会到实战化训练的真谛,不断成长成熟。

2012年,在一次侦察行动中,连长命令我带领侦察队获取“敌情”。第一次作为指挥员,我既惊讶又兴奋,带领一个小队沿着山谷向“敌”前方采取隐蔽行动。我们以为已经做好了一切,却被导演中途叫停,因为我们踩到了“敌人”埋下的几十颗模拟地雷,误入“中毒”区,无一幸免。

以往演习中出现“敌情”时,导调组会通过电台提前发出警告,或者发布“敌情”类别列表,但这次我们采取“背靠背”对抗,所有情况都是未知的,让我们一时有点不适应。

“打仗的时候,敌人不会把招数写在脸上。”那天晚上,我辗转反侧,反思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是不懂什么是实战,用不打仗的思想训练部队,把演习当成一个过程,当成一个“跑龙套”,把自己当成战场的局外人。

2014年,我成为了地面空导弹连发射台的站长。今年,当我去朱日和参加演习时,我迎来了军旅生涯的第二次“牺牲”。当时演习刚开始,同车的战友都被判了“死刑”,操作员舱里只剩下我一个人。由于不了解其他战位的操作,心里一慌,只能坐以待毙,看着多批“敌机”完成火力覆盖。

其实我们当时使用的一种新型反-空武器系统,信息化程度很高,一个人完全可以完成火力攻击任务。这次“战死沙场”又给我上了一课:平时全面练武,会更擅长,战时胜算更大。

吃这种“无知”的亏,会让人一次醒悟。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一边专门提炼空导弹专业技能,补新装备知识,一边拓展学习武装直升机基本战术,研究对手作战规律,恨不得把自己武装到牙齿。

说实话,第三次“牺牲”最让我吃惊,也是收获最大的一次实战经历。那一年,我在与某陆航旅对抗时,设想了“敌机”进攻的多种可能方向,并进行了多次模拟作战,可以说是准备充分。但万万没想到,一架武装直升机竟然在草原上风车的掩护下飞向地面,成功完成突袭。演练恢复时,干练的飞行员拍着我的肩膀说:“小伙子,你要用非常规思维研究实战问题。”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几乎颠覆了我之前对战斗的理解。

经过三次“牺牲”的磨练,我对战场局势的掌控能力不断提升,打法也更加犀利。例如,今年的防御空对抗演习是我在朱日和多年来的一个显著进步。

战斗非常激烈。最后防御阵地只剩下一个发射站,剩下的几架“敌机”空中国编队准备发动第二波攻击。当时如果坚持强行作战,注定寡不敌众,重演“牺牲”的故事。于是,我灵机一动,指挥战友秘密转移部署发射台,在原地设置假目标,引诱“敌机”通过雷达动态锁定。“敌机”果然落入圈套,向假目标俯冲而下。我抓住火力间隙,指挥发射数枚导弹,一举将其摧毁。恢复后,我站被评为“红旗发射站”。

其实我的“牺牲”经历,很多战友都经历过,是战场转型成长的唯一磨难。在战场上,不仅要知道怎么赢,还要明白为什么输,为什么“死”,并从中吸取教训。看看朱日和,官兵上战场有哪些进步是失败和“阵亡”后没有取得的?

一级军士长丁辉不断挑战悬崖驾驶的高度和坡度记录,只为收集装备极限越野性能的数据,把手中的武器装备练到极致,把每一项技能练成未来战场上抢占先机、克敌制胜的绝活;

装甲步兵连长王娇龙探索“多专多能”训练法,让每名官兵在炮手、车长等战斗岗位轮岗,培养了一大批“全能战士”;

虽然已经装备了数字化侦察设备,但“杨子荣英雄侦察连”仍然坚持练习蒙眼操作,以确保即使在未来战场上失去双眼,仍能完成设备架设,为后方提供情报信息…

不可否认,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未来我们要去的战场依然是“生死之地”,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但是,战场上不能有第二次牺牲的机会。只有自觉投身备战实践,不断把自己逼入绝境,达到极限,磨砺过硬本领,才能不负使命,不负重托。

三次死亡出自哪里,三次死亡

演习中,第82集团军某旅官兵正在进行快速突击。刘魁照片

(解放军报记者韩成特约记者通讯员小整理)

战场证词

在强军坐标系中找准战位

■吴少奇

军人,从穿上军装的那一刻起,就肩负着“只求胜利”的使命一个不思打仗的军人不是好军人。第82集团军某旅战士刘国华,善于从“牺牲”中总结经验教训,补齐能力短板,提高战斗技能,体现了一个战士对战争的必胜渴望和为胜利而战的韧劲。每一名官兵都应该像刘国华一样,在强军坐标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思考战争,学习,把自己锻造成战斗力链条中最强的一环。

每棵橡树都必须是橡子。推动部队训练准备水平不断上升,不仅要在战场环境、训练模式等顶层设计上科学谋划,更需要官兵行动起来。以使命感和事业心,善于思考战争,能承受训练之痛,勇挑转型之重担,推动我军在中国特色强军道路上稳扎稳打。

军人最大的贡献是牺牲,军人最大的价值是胜利。回到本文的主题,随着训练如战斗、战斗如训练成为常态,训练中的难局、险局、险情层出不穷,“战死”、“牺牲”在所难免。希望每一名官兵都能把这种虚拟的生死投射到现实中,以“生命只有一次,人不可能起死回生”的危机感审视反思的缺失,苦练杀敌之功,以舍我其谁的姿态赢得未来战场。

(学习兵团、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媒体出品)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rekoe,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ulub.com/6667.html

(0)
上一篇 2024-03-31
下一篇 2024-03-3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关注微信
捐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