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中的物理,站在卫星看地球——浅谈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声乐艺术

作者:郑曾续 任何一门科学技术要得到继续向前发展,深入研究其科学的基础理论是极其重要的,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基础理论,对此科学技术就能掌握它,并推动向前。声乐艺术是一门科学,

作者:郑曾续

任何一门科学技术要得到继续向前发展,深入研究其科学的基础理论是极其重要的,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基础理论,对此科学技术就能掌握它,并推动向前。声乐艺术是一门科学,要掌握它学好它,掌握它最基础的理论尤其重要。

我是一名老师,退休后多年学习声乐艺术,通过自己的琢磨,把自己对声乐知识的理解和盘托出,与爱好声乐艺术的学友及老师共同商讨和切磋,从而自己得到提高。歌唱是一种物理学现象,人们在歌唱时要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学好如何用噪子,得到共鸣腔体的共鸣声,怎样运用好气息,这些都是学习歌唱必须掌握的方法。为了更好的理解它,我从物理学的角度上来探讨歌唱中声音学的基本原理,得出了一些体会,供大家参考和分享。我认为,只要方法和方向对了,学习声乐艺术时就不会感到很困难,继续向前走,就会登上最高点。

人在歌唱时,其实就是一种物理现象,这样我就想从物理学的角度上来分析和研究它,一个人在学歌唱时,如能学习和理解到歌唱的物理现象,并从中找到基本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掌握它就不难。

声乐艺术是一门高雅的艺术,悦耳的歌声不但能给人带来一种精神上的快乐和享受,而且可以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向前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法西斯的闪电战术,打到了俄罗斯的莫斯科城边上,苏联人民军队在莫斯科红场上庆祝十月革命节的阅兵式中,士兵们唱着雄壮“青年进卫军进行曲”走上战场,从而取得了反法西斯的伟大胜利。

中国语言中,有一个谚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其意思是当自己站在一件事情的中间时,很难把整个事情看明白、清楚。而从在整个事件的外部来看,就可以看明白了。就像在过去对地球上的天气变化是难以预测的,在当今科学的技术飞跃向前、卫星技术的发展,从卫星上看地球大气的变化一目了然,所以现在的天气预报非常的精确,科技使人们对地球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样,我们在学习声乐知识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了许多的东西,很多难以理解,在声乐教学中有一句很精典的语言,歌唱要做到声音“贴着咽壁吸着唱”,这句话真是在声乐艺术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歌唱中的吸气、换气,气息的控制及气流的流动,如何能做到最佳状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就很难于理解和掌握。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歌唱既能是一种物理现象,何不从物理学的角度上来看待声乐艺术呢?从多年的学习中悟出了一些道道,做到从自然界的现象角度上来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尽量做到“知其然还知所以然”,把声乐艺术中的一些道道想明白。

一、“人体乐器”的组成

老师在最初教学中通常把人体比喻成一种乐器,其实人体就是一种有智能高级能力的乐器。一般乐器要靠人制作出来,在外力的驱动下或电力的驱动下来演奏,而人体乐器是以一个人的自身智慧和力量来使它发出美妙声音的乐器。

乐器的必备三要素

1、声源:产生振动的物质;

2、共鸣体:物体产生振动后与其发生共振的构件;

3、动力:使物体发生振动的力。

举个例,弦乐:二胡民族乐器

音源是二胡的二根弦,共鸣体是二胡的琴筒,动力则是人用右手的力量推动弓,使弓与弦摩擦,弦产生振动,振动的振幅和频率通过琴筒产生共振发出共鸣的声音。

管乐:单簧管(西洋乐器)

音源为笛头,由哨片和哨头组成,共鸣体为整个管筒,动力则是来源于人用嘴在哨片和哨头的中缝中吹入一股气流,通过哨片和哨头之间的缝隙,使哨片振动,其振动的振幅、频率通过整个管子中的气体产生共振,从而发出悦耳的声音。

结合以上情况来看,人体这个自身乐器我们从人体的生理器官上来看,人体乐器的三要素组成。

(一)声源——声带

人的声源在人的喉头中,喉头是一个圆形的管状器官(图1),下附咽腔打开(图2)与未打开的两幅图(图3),喉头中间有一扇门,这扇门是人体呼吸气体必经之路,它控制着人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下面讲讲这扇门的结构。喉头中的门是左右对称外开的两扇门,这两扇门我们称为声带。声带由声韧带、声肌和粘膜组成。声带的边缘血管少,则呈白色带状,其游离缘薄而韧。门的打开与闭合就像我们把一把扇打开和收拢,声带打开时呈“V”型(图4),闭合时呈“I”型(图5),形成一条缝。声带处于喉头最窄部位,声带在人体呼吸状态时,门是打开呈“V”形状,平静吸气时声门较宽,呼气时声门较窄,当在不发声状态时,呼吸门都是打开的;当大脑发出指令准备歌唱时,屏住呼吸时,这时声门是呈关闭状,声带两边的肌肉收紧,使两声带呈平行靠拢闭合。开始歌唱时,气流从声带中的缝隙中流过,使声带振动,产生一个振幅和频率,使振幅和频率经人体共鸣腔体共鸣。气流速度的大小,快慢的改变从而产生振幅和频率的高低变化,这样我们就听到了不同音阶的高低声音。

卫星中的物理,站在卫星看地球——浅谈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声乐艺术

图1

卫星中的物理,站在卫星看地球——浅谈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声乐艺术

图2

卫星中的物理,站在卫星看地球——浅谈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声乐艺术

图3

卫星中的物理,站在卫星看地球——浅谈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声乐艺术

图4

卫星中的物理,站在卫星看地球——浅谈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声乐艺术

图5

(二)共鸣体——由人体内的呼吸通道中的几个腔体组成,有胸腔、口腔、鼻咽腔、头腔(额腔、蝶腔)。

1、胸腔:人体胸腔最大,指的是人体的肺部及其所在的腔体。胸腔所占的体积最大,胸腔共鸣是指声带振动激起气管中的空气柱振动,传到肺部及整个胸腔引起的共鸣。因为胸腔的体积最大,在人体歌唱中所起的作用就像乐队中的大提琴,充分发挥低音频率的共鸣。

2、口腔、鼻咽腔:人体语言的交流,多数是通过口腔和鼻咽腔的共鸣来完成的,它的共振频率多在中声区,因为腔体不是很大,其作用与乐器来对比,它的共振频率就有些像我们大家通常喜欢的乐器二胡及一般的管乐。

3、头腔(额腔、蝶腔):此二个腔体都在人体的头部,一个在前额,一个在后脑下方,因为腔体小,它所产生的共振频率较高,就像我们京剧中用的伴奏乐器京胡,声音明亮而传播较远。

当一个人在歌唱时,一首曲子的高、中、低音振幅和频率都能充分利用人体三腔投入工作,其唱出的音色就相当的丰厚了。我想,为什么老师在教学中经常的强调要头腔共鸣,就像为什么中国的京剧要用京胡来伴奏,其主要原因就是其音色明亮,声音传送极远(古时是不可能有扩音器的),所以有头腔共鸣的声音不但好听,而且传送远。共鸣腔体的共鸣不但放大了声音的振幅,而且产生了许多泛音频率,从而使声音的音色更丰满和优美。

(三)推动人体发声的动力源

“人体乐器”的最大特点,就是其使乐器发声的动力来源是人体身体内部自己产生的一种力量,我们暂且称它为内力,这个力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运用的。为了理解这个力我们还是从人体的呼吸中来探讨。

1、腹式呼吸:它是学习歌唱所需要的最好呼吸状态。在学习声乐中,老师给我们谈了许多掌握声乐呼吸的重要性,运用怎样的呼吸方法最好呢?呼吸中有用胸部的起伏来呼吸,用胸和腹同时起伏来进行呼吸,也有用腹部的起伏进行呼吸,这是人们常用的三种吸气方法。为什么说用腹部呼吸为最佳呢?因为它是一种人体本能的自然呼吸方法,人躺着睡眠时,腹部丹田处在横隔膜的推动下,丹田处上下的自然运动,一起一伏把肺部的废气呼出并吸入保持供给维持生命的氧气。

为了掌握好腹式呼吸,我们必须在平时训练中,多进行深呼吸训练,下面把自己练习深呼吸的感受简单描述出来,气功书中有一个叫六字诀的练习,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六个字,虚、呵、吸、呬、吹、嘻,每个字一个动作,虽然动作有些区别,但都是以深呼吸为基础,起始动作站立时随动作口中念一个字,并用小腹向内收缩的力,慢慢地唱完这个字,这时肺中的余气已放出,再放松腹部,慢慢吸入新鲜空气,让腹部慢慢向外膨胀隆起,感到吸入一定量空气时,在继续吸入过程中,慢慢提升胸部,使进入的新鲜空气向胸部转移,腹部向后收紧,这时腰部以下有膨胀的感觉停留1-2秒,身体放松,腹部继续收缩,从而把肺部交换后的二氧化碳压出来。

练深呼吸时注意,做到吸气慢吐气时可快些,但歌唱时却是吸气快,肺中的气被丹田慢慢的压缩出来。

腹式呼吸的优点是属于自然呼吸状态,人吸了较多的气体,掌握深呼吸的练习对身心健康也大有益处,最好能做到不论是在坐、立时都能用腹部呼吸。

2、认识人体器官横隔膜

横隔膜是在人体的中部,把肺和人体其它内脏器官,心、肝、肾、胃等分开的一层隔膜,横隔膜在人体中它包围肺器官,是一层薄而具有弹性和柔韧性的膜,横隔膜象一个袋子,袋子的边缘连接肺部的肋骨上,它和肺器官之间有一层空间,这层空间呈现真空状态,随着横隔膜的上下运动被压缩和扩大,扩大时肺部扩张,肺部气泡吸入空气,压缩时肺泡中的二氧化碳被挤出,达到了气体交换的目的。

学习声乐练深呼吸,主要的目的不但能提高肺的呼吸功能,更重要的是让横隔膜的运动随着我们大脑中的思想意识来控制它。

3、歌唱时如何利用横隔膜

我们学歌唱的人,要知道拿到一首曲子要分析这首曲子应怎样唱,在小节的什么地方换气,如何能在一口气唱完一句的情况下,掌握好小节中的运气强弱,如何把肺部送出去的气流分配好,这些都与我们运动横隔膜是息息相关的,只有掌握好了横隔膜的运气方法,才能驾驭自如,你的歌曲才能唱好。

对横隔膜的运动,在秉住呼吸时横隔膜是处于停止状态,要快就快、要慢就慢这都是因为歌唱的需要,因为演唱一句时,你送出的气息要随着曲子的音阶高低、节拍强弱、快慢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是靠你大脑去控制横隔膜的上下运动来完成的,用得好,歌曲唱得好,用得不好,歌曲唱得不好。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大家都用过水银柱血压计测血压,在测量时医生用手捏,给皮囊一个力,皮囊中的气一下一下的被挤入水银柱,使水银柱往上升,给的力越大水银升的越快,否则相反。在歌唱时也象这样,大脑给横隔膜一个指令,要它运动,横隔膜给肺一个压力,把肺中的气体挤压出来,气流通过声带发声,同样给的力大时,气流速度越大,声音越响、越高,反之则音低、缓慢,我们要掌握的就是象这样。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老师给大家讲,唱歌也是一个力气活,起码是半个体力劳动,不曾见有的歌手在舞台上唱歌时最后是满头大汗,是用力产生的结果。

4、力的产生

上面的内容提到了这个力是由人脑意识给横隔膜产生的。究竟是如何产生作用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这个问题:为了能更明确的理解它,我们举几个物理现象来看:我们推着一个小车向前进时,推车的人必须躬着腰,人呈倾斜状,用脚对地产生一个蹬力,手握着的小车才能向前行走。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想把小车推动,必须要用脚向地给一个力,这个力产生一个相反的力,这个相反的力通过人的手传递给小车,从而把小车推向前进。再举个例子,在学生时,上体育课跳高,你是怎样跳高的呢?你不是在起跑后,在到了横杠边上猛地用脚对地蹬一下,使身体腾空起来越过横杠的吗?你用力向下蹬地时,地对你产生一个相反的力,把你托起来,帮你越过横竿。音乐老师在教学中,你站在钢琴边唱歌,你气息用的不好时,老师叫你用手抬一个钢琴,你自己感觉是怎样用力的呢?不是脚向下用力,手才能用把钢琴抬起来吗?歌唱时就是如此向下用力,在音乐学院的学习音乐知识的学生,都知道老师在教学中告诉大家,歌唱时身体中有两个力存在,一个向上,一个向下。有的书上说,这两个力在身体内是相互揉合的对抗;有的阐述说,这两个力像拉一根筋皮筋,一个向上、一个向下。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够贴切,也不够正确,好像人的身体上受到了两个力在捣鼓一样。两个力在身体上是存在的,这两个力的大小也是相等的,但却不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这两个力的方向是相反的,这两个力的作用对象是不同的,怎能看成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呢?根本不存在柔和的对抗和拉扯。我们再来看一个物理现象,大炮在发射炮弹时,炮弹在炮体中瞬间被撞击后炮弹飞出炮管,同时炮身受到了一个很大的后座力,使炮管向后伸缩,炮弹飞出的越远,这个后座力就越大,设计工程师们采取了许多方法让后座力减少到最小。炮弹中的火药在瞬间点燃时产生两个力,一个作用在炮弹上,炮弹飞出,一个作用在炮体上,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以上几个例子我们能理解到歌唱时我们身体中有两个力,一个是作用在人的身体腰部以下的下半身,而另一个力推动肺中的气体流过声带,使声带振动从而产生声音。这就是老师在教学中要求我们歌唱时做到上半身轻松,下半身紧,紧就是有力的作用存在,松就是肌肉未受力,呈放松状。

5、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F=-F)。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所看到的两个力,就是物理学中有名的科学家牛顿的第三大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当一个物体受到一个力的作用时,必须会产生一个反作用力,这两个力的状态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同时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像:火箭靠燃料燃烧喷出气体产生的推力使火箭向太空飞行,飞机靠发动机向后推动的气流使飞机向前飞行,汽车靠摩擦力向前行驶,这都是牛顿第三定律的运用。

作用在两上物体上这个概念的认识是很重要的,得到声音的气息(气流)是靠丹田向下用力而得到。我们一定要理解清楚,在歌唱时这一点分不清,歌是唱不好的,因为在教学中老师讲的许多形象的比喻都是把重点放在气息(气流)上来谈的,推动声带的振动来谈的。对其产生的作用力状态谈得少。其实更重要我们应该在人体中找感受作用力的状态,找到了感受作用力的状态,反作用的状态(气息)迎刃而解。

6、推动人体的动力源

在声音教学中,有的书上写道,认为气息(气流)是由肺部产生声音,就认可肺是声音的来源动力装置,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妥。肺只是一个储存气体的装置,是二氧化碳和氧气交换的场所,它之所以有这种功能,完全是依靠其它气官和其它肌肉群来完成的,这个器官就是横隔膜和其相联在胸部肋骨上的肌肉及腰部的肌肉群,腹部肌肉群。这部分器官所产生的力我们就称他为人体内力。

从以上几点分析推动肺部气流来源于隔肌,肌肉才是力的象征,运动场上的体操运动员手臂的肌肉多发达,为什么歌唱人的寿命长,就因为它不断的在进行隔肌的训练,并给内脏按摩,内脏得到了有益的运动,当然寿命就得到了延续。

经过上面对人体结构的述说,基本了解了歌唱时基础理论的一些概念。根据这种理论来进行实践,在老师的教学中,有许多的方法让我们去理解这个理论,从而掌握好歌声的发声及演唱技巧。歌唱时运用腹部的力量,丹田处用力(丹田在肚脐下大约3寸的地方),用力时整个腰部及臀部以下的肌肉都处于紧张状态,当腰部肌肉受到丹田处向外用力作用时,有向外膨胀的感觉(反过来感觉到自己丹田处是否在用力,就找体会这种膨胀的状态),歌唱时腹部的肌肉是硬邦邦的。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必须知道肌肉在受力的状态下,血管是处于充血状态,因为肌肉需要更多的氧气来供应,肌肉内充满了血液,肌肉当然就硬了,所以腹部用力了,就一定是硬的。老师在讲述时一般对身体下半身用力的状态讲得少,多是以手势的动作来解释声音的走向,什么打开喉咙,声音贴着咽壁向上走,达到脑门上,声音就像水波浪有起有伏,像画圈似地进行歌唱等等,一切看起来很形象,其实叫人摸不着头脑。声音看不见,摸不到,如何贴着了咽壁,怎样才到达了头顶,又如何去画圈呢?其实这种反应,就像我们照镜子,镜子里面的人你能看到,但能摸得到镜子的人吗?办不到的,如你要用手摸自己的头,有感觉,镜子里面也在反应出来你在摸镜子里面的头了。所以我们歌唱要找的感觉是丹田处小腹用力的感觉,才是对的。怎样找这种感觉,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的方法,下面就用以上我讲的理论来解释。

二、歌唱的方法

(一)吸着唱

在准备歌唱时,吸一口气后,在未出声时秉住呼吸,在丹田处用小腹的力向后下方吸着肚子慢慢的把气从肺中压出来,这股气流通过声带,使声带振动从而发出声音。在一句曲唱完后,口一张气就被吸入肺部,这因为你肺部的气吐出来后,肺部呈负压状,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你一开口,气就被吸入肺部(这种物理学现象你应是清楚的)。

吸着唱你要找的感觉,应该是腰部身体两边有否膨胀的感觉,腹部是不是硬邦邦的,唱到高音时,大腿和小腿上的肌肉是不是都在收紧,脚掌有一种抓地的感觉。

(二)声音贴着咽壁走

这是指从肺部压出的气所形成的气流在通过声带后,是否继续通过咽喉顺着咽壁进入鼻腔,继续上升进入头部的共鸣腔体额腔(头的前额眉心处)、蝶腔(头的后脑下方),从而达到我们歌唱所需要的鼻咽腔和头腔共鸣效应。如何理解它呢?我的认为是这样的:我们歌唱时用力的支点放在丹田的小腹处(不是象有的书上说放在上衣的第一、第二钮扣眼上),不论唱通俗、民族、美声唱法,都应放在丹田处。因为用力的支点在丹田处,歌唱时腰部以下的肌肉才处于紧张状态,人体整个上身都是轻松的,歌唱时反作用力只是作用在肺中的气体上,使气体产生一股气流,通过喉头(只要是在丹田处用力,喉头就呈自然的打开的状态,因为喉头的肌肉是处于松弛状),顺着咽壁向上跑,因为上半身的肌肉也都是处于松驰状态,没有受力,喉头当然是自然放松的。歌唱时你根本不需要去想是否喉头打开与否,若去想喉头,就会分散你对腹部用力状态的注意力,声音就会变了,一般人歌唱时,只要是在噪子上用力,喉头肌肉就一定紧张,何谈打开喉头,老师教学中再三的叮嘱,不能在噪子上用力,当你在丹田处用力时,喉头当然是自然打开的。

在这里我还想说明一点,为什么我们歌唱时要在丹田处用力,再举个例子我们去想想。军队用的枪支中,手枪、冲锋枪、狙击步枪哪种枪的子弹打得最远?当然你会说狙击步枪了。为什么呢?因为他的枪管长,子弹在枪管中走过的加速路径长,所以打得远。同理,歌唱时,如在喉头、胸腔处前、丹田处用力,三处比较,气息(气流)在肺气管中所走的路径丹田处最长,所以更容易把声带的振动传送到头腔,得到头腔的共鸣。而且能充分的得到胸腔、口腔、鼻咽腔的共鸣声的发挥。

(三)高位置

歌唱时应指出的是每个音应在同一个位置上发出。什么是高位置?歌唱中老师都提到一个高位置,每个音发音都要放在身体的高位置上送出,感觉在头部的眉心处。如何理解高位置,我们前面讲过,当你歌唱时在丹田处,采取收缩小腹用力时,送出的气体使声带产生的振幅频率就能够达到头腔中去,使头腔中的空气产生共鸣,从而得到了明亮的高音部分的泛音频率。但是,在歌唱中光提高位置是不够明确的,有的老师就不光提高位置(高位置只是要求在头腔中的共鸣),而是还提在歌唱时每个音应保持在同一个位置上。做到这点,不同音阶的音就可以同时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发出来,因为每个音他是具有标准的频率,为什么钢琴有了一段时间后要请调琴师重新调准音?就是因为在使用的过程中,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变化,琴中的钢丝长度会发生微小的变化,变了音就不准。再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水的沸水在摄氏100度,但水沸腾了,温度就是100度吗?这个答案不完全正确,我们知道,在西藏煮饭时,饭都有时煮不熟,那里的水没到100度就沸腾。100度的概念是在地球的水平面上烧水,水的沸点温度才是摄氏100度。同理,歌唱时要使每个音发出都准确,就必须你保持在同一个位置上送出,所以只要位置一变,音的偏差在行家就听出来了。而变的原因多是因为在歌唱时小腹用力时在丹田上的位置产生了微小的变化,如一个不注意,丹田用力放松位置就变了,音也就变了。所以要求歌唱者在歌唱吸着唱时,保持均匀的用力,使肺中的气体的气流按着乐曲节奏的要求慢慢送出。这样才能达到位置不变的进行歌唱。

(四)气沉丹田

丹田的位置在肚脐下方大约3寸的地方,气怎么能到腹腔中去呢?其真实意念是告诉我们要把气体沉在肺部的最下部,肺中最大的肺叶在下部,横隔膜在腹部丹田用力时容易把气体向外送出,气沉丹田只是在我们气功练习中的一种说法,因为练气功的人以气为力,都是在腰部丹田处用力。我们不是看到练气功的人都用很宽的布带把腰部扎得紧紧的吗?其作用就是便于使力,在外国人的眼里,气功就是深呼吸,可作歌唱时的训练方法。

(五)找高、低音的位置

当我们在丹田的处用力把肺部的气体压出来时,气流通过声带产生振动所发出声音音阶的高低,完全是由丹田处用力的位置所决定的。当你的深呼吸练习到了一定的程度时,唱出两个音时的用力,能感觉在腹部用力点的位置也是不同的。在练习时先找出这两个音,“低音do”、“高音do”的位置点,在这两个音中间的几个音的音阶的位置点,也就在这两个音的位置中间了。就有点像上楼梯,台阶一步一步高,歌唱时音阶的变化也是这样的,所以在歌唱时更要把思想的注意点放在腹部用力点的状态上,找这种感受。这要靠自己的悟性和心理感觉去体验它,感受用力的状态。

(六)学习声乐中的练习方法

在学习声乐艺术的过程中,老师经常教导我们多练习深呼吸,如闻花、打哈欠、狗喘气、学狗叫、叹气等等方法都是为让我们感觉腹部用力的一种训练方法,增加横隔膜运动掌握他的灵活性。

1、闻气:练习用鼻孔吸气进行深度吸气,气体从鼻孔慢慢进入肺中,让小腹膨胀,吸到一定量后,然后从鼻孔又慢慢送出,这个动作来练深呼吸。

2、打哈欠:用口腔进行呼吸,气体从口中慢慢进入肺部,让小腹膨胀。也是一种深呼吸,早上起床,打几个哈欠,给大脑供应氧气,人就清醒多了,是一种练习口型和找歌唱状态的练习,老师们常讲的咬苹果和口中含鸡蛋,都与这种状态差不多。

3、狗喘气:练习狗喘气是练习腹部的肌肉群体快速运动的训练,使腹部的肌肉增加弹性,进行腹部弹跳功能的训练,满足歌唱时肺部向上送气的气流变化的需要。

4、学狗叫:狗叫的声音清脆明亮,在丹田用力过程中让送出的气流产生声带振动的变化。在口腔中以咬苹果的状态找产生头腔共鸣的感觉。学习这种方法时关键的两点:①口腔头腔共鸣腔的建立,上口盖(上腭)向上提升,如口含鸡蛋或咬苹果的状态。②找丹田周围肌肉群体在瞬间变化用力胀开的感觉。

5、叹气:也是找吸着唱时,小腹处(丹田)用力状态的感觉,以及人在紧张的时候用叹口气来缓解自己的精神状态,这种训练找歌唱一句词结束后精神放松,让肺部的气体在自由状态下交换。

当然还有很多的训练方法,以上只谈了少许方法,要学好歌唱,还必须要学好老师所讲的许多更好的方法。这里就不再述说了。

讲了这么多,回过头来看看,人体乐器的发声是不是和中国乐器唢呐、西洋乐器双簧管这两个乐器的发声原理相同?这两种乐器的发声器件,都是两片薄的哨片和人体声带相似,都是通过演奏者掌握运气(从人体丹田处运气而发出的声音)发声,用肺部产生的气流推动哨片(声带)产生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三、最后谈一下音乐的节奏

学习音乐首先要把节奏学习好,没有节奏的音乐是噪音,节奏感不强再好的乐曲也奏不出好的效果,也唱不出动人的声音。在学习音乐中,学习节奏应是学习音乐的第一课,在人体乐器中有的音乐教师就是把节奏比喻成音乐的灵魂,我看比喻成人体的骨骼更为恰切,骨骼是有形的,健康的人有个完整的健美骨骼(附上外形的肉体,就是一个帅小伙、靓女了。现代的科学家就能在骨骼上绘出整个人形外貌)。不同的曲子都有他的特有节奏和韵律,就像人体的骨骼有男、女、老、少各不相同。只有掌握好了一首曲子的演奏时的节奏,才能充分发挥人体歌唱自身三大要素,节奏不好,就像人体得了骨骼上的病,如风湿,使骨骼变形,小儿麻痹发育不全,这样的人给别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所以学好歌唱必须做到下面四点,①要有良好的声带②共鸣腔体的充分发挥③推动气息的技巧运用④再加上完美的节奏四大因素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登上音乐的殿堂。

(郑曾续,1939年生,南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退休干部。退休后进入南昌市老年大学,爱好声乐艺术,加入老年歌唱团。他以艺养心,以歌强身,并对声乐潜心研究和体会,有个人独到的见解。)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rekoe,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ulub.com/6555.html

(0)
上一篇 2024-03-31
下一篇 2024-03-3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关注微信
捐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