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最近,电视剧《《狂飙》》推动了《孙子兵法》的畅销。电视剧第四集,警察安新对鱼贩高启强说,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不妨读读《孙子兵法》。第15集,成为团老板的高奇强翻看着一本老掉牙的《孙子兵法》。不仅如此,该剧还展现了高奇强如何运用兵法解决问题。随着电视剧的热播,在一些电商平台上,《孙子兵法》部分单品的广告语变成了“高奇强同款”。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陵对《孙子兵法》有很多心得。李陵长期从事先秦考古研究和中国古代汉语研究,对孙子情有独钟。在《唯一的法则:孙子的斗争哲学》一书的序言中,他叙述了孙子的研究过程——上世纪70年代中期,插队的时候,他研究《孙子兵法》,写了一篇文章,凭这篇文章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后有专著《武孙子微学》、《孙子古籍研究》;之后,他将自己近三四十年的研究汇集成一卷,《孙子十三综研究》(中华书局,2006年),并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发表了自己的讲义,即《与欺诈作斗争》(中华书局,2006年)。唯一的法则:《孙子兵法》是李陵的又一部关于《孙子》的专著。
从下面这篇文章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李陵与《孙子》的渊源,还可以了解他对《孙子兵法》中一些关键问题的思考,比如道德与诡诈的关系是什么,孙子兵法是否可以用来指导商业。
不打仗读孙子有什么用?文|李玲
《孙子兵法》很短,只有六千字左右,但叙述简洁深刻,常读常新。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收获。我读《孙子》,不是一次,而是很多次。
你第一次接触孙子是什么时候?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初中的时候。当时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内的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郭华若将军写的《孙子兵法》(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我还保留着那本书。他真的把阅读弄乱了,把《孙子》十三篇重新排了一遍,让我觉得很精彩。
高中的时候,从同学张晋京家里找到两本很有用的书。一部是宋版《孙子十一记》(上海: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另一部是安先生的《孙子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他的父亲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的主任,家里有很多书。当时为了读《孙子兵法》,我从空军校借了很多书,主要是军事教材。我有个亲戚在空军校。这是阅读的开始。
插队。1968年到1970年,我在内蒙古又读了一遍《孙子》。我手头的书太少了,所以思考比学习好。我把重点放在意义和结构上,就像小时候玩玩具一样,拆包,拆包,差不多就是玩游戏。
从1971年到1975年,我回到了我的家乡。1974年,我偶然在北京买了一期1974年的《文物》杂志,里面有一篇关于松柏山汉简《孙子兵法》发掘的简报。这个发现对我刺激很大,内心充满了神秘感和探索的冲动。很想知道古代西汉版和现在的版本有什么区别?
1975年,我和父亲读书时,在首都图书馆看到了文物出版社(北京:文物出版社,1975年)刚出版的银雀山汉墓线装竹简和鲁大姐(重庆:军事书店,1940年)的《孙子考》。我去过北大图书馆,主要是查哈佛燕京学社的“简介”,编古籍语录。
1976年,我写过一篇文章,是对银雀山汉墓线装大字文《孙子兵法》的编纂整理的一些建议。文章由刘(教授的父亲)同志转给夏耐先生。1977年1月下旬,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将我的文章送到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组。5月1日,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队给我写了一封感谢信(写于4月8日),送我一本通俗的《孙子兵法》(北京:文物出版社,1976年10月)。这是竹简的第二次校勘。正是凭着这篇文章,我进入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从1977年到1983年,我在考古研究所工作。我不仅可以接触到考古研究所的藏品,还拥有两张借书证。也有机会接触到中科院和北京图书馆的藏书,让我大开眼界。1979年、1981年、1983年我有三篇文章,分别是《孙子考证》,两篇发表在文史上,一篇发表在《中国文史论》。余先生、李雪芹先生和邱希贵先生帮助我修改了我的文章,这使我终生难忘。
银雀山汉墓简牍精装版[1](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是简牍的第三次校勘版本。我手里的这本书前面有题词。那是1986年11月10日。我的岳父和岳母,已故的傅茂先生和徐琳先生,专门为我买的。这本书,是我转到北大后制作的,是最重要的。他们给了我很多鼓励和支持。我从到北大开始就一直在讲孙子兵法。我写孙子兵法,主要是我在北大的二十年。
研究孙子,我跟孙子打了三四十年的交道。现在回想起来,之前的工作都是铺垫。
我有两本书,是以前学习的总结。一本是《孙子十三篇综论》(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另一本是《袖手旁观造假——我读孙子》(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这两本书第一本是旧作汇编,以考证为主,比较枯燥;后一本是我在北大中文系的讲义,主要是知识背景的介绍和全书句子的疏通。可读性很强,但是细节太多。
这些都是伏笔。没有这些铺垫,就没有现在的这本书。很多考证和相关知识,你可以去查这两本书,这里没必要说了。没有以前的“厚”,就没有现在的“薄”。
在这本书里,我想尽可能地避免重复,尽可能地突出重点,讲课,谈想法,回到我最初的关注点。讲课就是把十三章分成四组和上下两章,重新组织书的结构和思路,勾勒出来,用最简单明了的语言勾勒出来。分析文章、章节(即段与段)与句子的关系,我的讨论,首先重视孙子的内证。当然,互字的验证是必不可少的。
谈思维,就是把孙子兵法当成一种行动和斗争的哲学,说明孙子兵法是一种处于高度对抗状态,急需灵活应对,判断胜于认知,行动胜于言语的思维方式。演员的所有认知都是“他们知道的”加上“他们不知道的”,充满了怀疑、猜测、危险和不确定性。说好听了是“艺术”,说难听了就是“赌博”,尤其不像“科学”。
我一直认为,这更接近人类思维的真实,更能反映人类认识的整体。
至于军事本身,我也想进一步说一下孙子“以诈制诈”的特点,让大家知道“以兵诈”的原因是什么,中国战略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读这本书,你可以很容易地发现,我对很多问题都做了新的探讨,比如:
什么是“军人”?如何翻译《孙子(纪)》中的“兵”字?再论“鬼”与“极”的关系。比起“诈以降卒”,谈“以善养卒”(作战)才是有价值的。论中国的城市体系(形态、规模、数量)在战国时期就成型了,但是后来发展的不多,很多后期的城市都没有早期的大(牟攻)。为“无敌,守也;但胜者,攻也。再论“规则不足则攻有余”(形式)。区分“贤”与“勋”的区别,指出“贤”是高度单位,“勋”是长度单位(兴)。关于战术和“势”的关系,过去只讨论“一点两面”,这次增加了“三三制”和“四快一慢”(势)。论地图的重要性:苏羽等人是地图(地形学)的爱好者。“男女皆有勇”说补遗:伍兹和魏辽子都赞“死贼”(九处)。《霸王之兵》补论:大国威慑也是“诈”(九处)。强调“功利”就是“欺诈中的欺诈”,功利是对道德(功利)的极大挑战。论朱《笺书》的拙劣风格。区分“反空间”(永空间)的两种不同含义。还记得《打假》出版后,中华书局找我和读者见面,我在三联书店演讲。之后有个军校的读者问了个很好的问题。
他说,海湾战争后,中国正面临一场军事技术的大革命。现在,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武器、技术或战略。换句话说,是“士兵袖手旁观的欺诈”、“士兵袖手旁观的武器”还是“士兵袖手旁观的技能”?
这个问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我想,所有的读者心里都会有这个问题。为此,我想重新诠释一下“当兵是基于诈骗”的概念,什么是“当兵”,什么是“诈骗”,为什么“当兵”要基于诈骗。
战争总是充满了欺骗。人类社会总是充满战争或类似战争的活动,欺骗也不仅限于战争。这是对人类道德的挑战。这不禁让人思考道德和欺骗到底是什么关系。
在历史上,那些赤裸裸的、直白的、坦白诡诈的人,其实是最诚实的。韩非是老实人,马基雅维利也是。真正的屌丝是充满仁义道德的。军人是最诚实的。《孙子兵法》说“诈兵袖手旁观”的意思是“诈兵袖手旁观”,而从未说过他们靠“忠义”谋生。
相反,讲“信”的人往往很油嘴滑舌。比如奸商都说买卖最重“诚”字,货真价实,但就是这一代人,通过制售假货,设局洗钱,让你抱怨无头债无主。还有政客,利益至上。他们在心里说,人没有不变的敌人,没有不变的朋友,没有主义,只有交易,根本没有政治诚信。但其实他们绝对不会这么说,嘴里说的都是天地良心。
以前我们都认为商业欺诈只存在于小摊贩和低级摊贩身上,生意做大了,就算是杀人盗货的混混也要金盆洗手。其实并不是。不能说“无奸不商”,打击面很大,但“商”和“奸”还是有不解之缘的。
以前我们都以为朝廷的勾心斗角都是专制君主干的。现在怎么样了?即使是一个“民主国家”的民选总统仍然会撒一个弥天大谎。看《用房》一文,奸细不好听,但谁也离不开他们。古人离不开,今人也离不开。哪个大国不把间谍当宝?
《孙子兵法》是一本兵书。它原本是供士兵在战争中学习和使用的军事读物。和平时期不打仗《孙子兵法》有什么用?很奇怪,日本人,在战场上输了,还有尚武精神,居然想出了用《孙子兵法》做生意,学营销,学管理的主意。
现在,这股风是从日本吹来的,解读《孙子兵法》的书很多。读者的兴奋点主要是买卖。这才是真正的卖点。我已经给我的老板上了一课。他们关心什么?我知道,主要是如何用《孙子》管理员工,如何用《孙子》指导商战。
中国传统的阴谋诡计,比如三十六计,很受欢迎。他们把《孙子兵法》解读为三十六计。跟孙子做生意,有几个问题要先搞清楚:
商场是战场吗?(他们肯定说“是”,因为有竞争对手)你跟谁打?(他们肯定说是和竞争对手打架。)你完了。谁倒霉?(可能是竞争对手,但最倒霉的恐怕还是老百姓,就像战场上一样。)一句话,兵家都说“兵士袖手旁观诈”,你敢说“兵家袖手旁观诈”吗?“商业袖手旁观诈骗”,普通人怎么活?所以我给自己定了个规矩,古书是古书,军务是军务,思想是思想。我不会教你做生意。“士兵袖手旁观诈骗”,是的。“商业支持欺诈”是不好的。孙子不是生意。任何在《孙子兵法》中寻找商机的人都不需要读这本书。
本文节选自《不二法则:孙子兵法·斗争哲学》一书的“序言”,较原文有所修改。书名由编辑整理,经出版社授权出版。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rekoe,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ulub.com/6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