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政课中应用情况的调查问卷,高校新媒体平台建设

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要把德育放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丰富教育载体,创新教育方式,构建立体化教育模式,谱写高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德育新篇章。随着新媒体技术和大数

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要把德育放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丰富教育载体,创新教育方式,构建立体化教育模式,谱写高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德育新篇章。随着新媒体技术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随着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我们有必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创新德育工作,真正达到铸魂育人的目的。摘要:本文构建了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 345 “德育模式,并探索了实施路径,旨在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做出贡献。

新媒体的概念和特征

新媒体是指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数字技术等新兴技术创造的以信息传播为核心的媒体形态和内容形态。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交互性、多媒体性、实时性和个性化的特点,传播范围更广,受众更广。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为人们获取、交流和参与信息提供了全新的方式和平台。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包括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同时,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微博、博客等平台与他人进行实时互动和交流。

二,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德育的实施原则

(一)研究开发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德育内容

利用新媒体平台整合各类德育资源,包括德育课程、德育视频、德育故事、德育案例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德育内容,通过多样化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德育的有效实施。

(二)注重个性化需求,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德育服务,利用学习管理系统和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学习和成长。

(三)加强互动,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高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活动,提供多元化的互动交流渠道;例如,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和在线讨论工具,鼓励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分享学习经验和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的培养和提高。

(四)加强合作与共享,促进协同德育的有效性。

在新媒体时代,要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的教育功能,通过新媒体平台实现优质德育资源的互联共享,共同交流好的德育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德育水平和效果。

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德育模式的构建

新媒体营造了多元的文化环境、隐蔽的政治环境、失控的舆论环境和混乱的伦理环境,不仅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人格心理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高校德育实施的重要方面。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面临严峻挑战,需要从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形式构建符合社会环境和教育需求的德育模式。本文构建了“345”德育模式:3)注重学生一、二、三年级三个阶段,实现全程育人;即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四个层面相结合的立体德育网络,充分发挥德育的作用,实现教育形式的多样化,营造引起学生兴趣和体验的德育环境,引导学生在道德创造中理解道德内涵,培养积极健康的道德情感,锤炼坚强的道德意志;5是指通过实施德育,把学生培养成为懂得爱党爱国,遵守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具有良好品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最终实现德育的根本目标。

第四,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345”德育模式的实施路径

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倡导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教育的今天,作为高校德育工作者,只有明确德育的实施路径,才能真正把握和实施德育,实现育人的目标。

(一)分三个阶段实施德育。

1.在新生阶段,主要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系列讲座和活动,包括组织学习《新生入学教育读本》,组织观看《学生行为教育片》,穿插校史、专业认知、军训、校规校纪、心理健康等系列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追求,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2.大二,主要通过道德实践,教育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华精神,明确价值观,锤炼品德,进行健康成长教育。比如,通过“国旗下说话”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中国精神、中国道路、中国力量的价值内核和精神力量;通过“暑期下乡”活动和社会调研,让学生感受乡村振兴的现实场景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和思想政治活动,让学生深入扎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道德品行和日常行动自觉;通过广泛的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深刻感受和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共同营造“只要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的和谐社会氛围。

3.第三年主要围绕职业道德开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热情服务的教育。通过创新创业、职业规划、社会实践、企业实践等课程和活动,教育学生品德高尚,恪守公德,严于私德,使他们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立志成为伟大的人才,肩负伟大的责任,不负时代,不负青春,不负自己的需要。在学生离校和走上实习岗位前,还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开展一系列以感谢父母、感谢母校、感谢社会为主题的活动,如: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一次感恩励志演讲;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组织以“感恩母校”为主题的文艺晚会。

(二)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四维一体”德育实施路径

新媒体的自由和开放给德育带来的挑战之一是教育影响的多极化和教育环境的普遍化,打破了过去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界限。在新媒体环境下,需要整合社会教育的方方面面,构建立体协同的教育体系,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发挥德育作用。

1.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作用。首先,学校德育要顺应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自制力,培养具有独立、理性、自律的道德判断和道德实践的个体,促进学生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其次,学校德育要不断优化德育内容,注重加强道德意志力的锻炼和道德选择教育,使学生的道德认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利用新媒体拓宽德育途径。根据问卷统计,44.8%的学生选择通过网络等新媒体与他人交流。德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微博、QQ、腾讯会议等方式与学生互动,也可以通过建立德育网、德育博客等方式向学生提供无所不在的教育。第四,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发学校德育课程和平台,通过微课、超星数字平台、大学海量开放网络课程平台等媒体,使德育内容动态化、可视化,突破空的时间限制,将德育延伸到大学生日常生活中,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达到春风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实施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四维一体”德育的过程中,学校要发挥德育主战场的作用,在新媒体德育资源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学校可以与教育管理部门联合建设具有统一管理功能的德育资源网站,提供网络道德的社会、道德、法律等方面的信息,为学生家长提供指导,为师生提供活动建议。网站可根据需要设置活动、教师中心、学生承诺、家长指导、资源中心等多个栏目,有效连接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便于他们及时有效的互动交流,最终形成学校德育、社会德育、家庭德育、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四维”德育体系。

2.有效发挥社会层面的德育作用。首先,要完善新媒体环境下的立法机制,加强执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强化政府管理职能,这是发挥社会层面道德教育作用最重要的方面;第二,加强网络环境的监督管理,加强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如程序监管技术、埋藏式跟踪程序等。,并通过技术控制实现对新媒体使用的道德监督和跟踪管理;三是通过新媒体建立道德教育的社会支持和辅助系统。比如建立社会服务平台,大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预约、注册、展示社会服务和义务劳动,起到鼓励和表扬的作用;通过网络建立社会支持和救助体系,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咨询信息,寻求心理危机的帮助,减少心理疾病和抑郁症的发生;第四,更加关注人文学科,加大对人文学科的支持,关注人文精神的重建。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伦理体系的脆弱表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的缺失。新媒体环境下的德育必须唤起全社会对人文的关注,提高大学生的人文水平。

3.重视家庭教育的首要作用。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品德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媒体的发展为家庭发挥道德教育作用创造了条件,但家庭往往是使用新媒体的弱势场所。可以根据学生家长的需求,对其进行新媒体知识的指导和传授,提高其运用新媒体的意识和能力,利用新媒体平台建立家校沟通机制,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

4.重视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第一,在新媒体环境下,要根据新媒体的自由性、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德国教育家洪堡(Humboldt)认为,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决能力,以“唤醒”学生的意识,使学生能够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下独立做出有意义的选择。这就要求教育者摒弃教育者为主体、受教育者被动服从的传统教育观念,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形成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媒体环境下的自我控制和自律程度。我们实施的德育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有权利和义务进行自律和自我教育,引导他们勇于承担责任。

通过三个阶段、四个层次的德育实施,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情怀、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爱国人才;把学生培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文明公民,自觉讲礼貌、乐于助人、爱护公物、保护环境;把学生培养成恪守职业道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把学生培养成自觉弘扬家庭美德的社会成员,积极践行尊老爱幼、男女平等、邻里互助等中华优秀传统;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自觉践行礼貌合规,勤劳善良,宽厚诚信,自强自律,为中华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作者:王久梅,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本文是河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党建引领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208020)。)

来源:光明网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rekoe,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ulub.com/6174.html

(0)
上一篇 2024-03-29
下一篇 2024-03-2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关注微信
捐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