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中医各种理论的过程中,在了解了各种学派的意见后,我终于认识到,我应该像古代一样向老师学医,专攻一门学派的医学。我觉得现在学习中医各种理论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目前中医的七大流派,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观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这样在打算更深入的学习中医的时候,也就是考研的时候,就能找到合适的导师。
我不赞同学中医的观点:我什么都学,不同的学派,甚至有些学派,对某些观点的看法完全相反,然后委婉地称之为“我把中医都学会了。”
中医学习的重点不是“全”,而是“精”。精髓是指对中医的深入透彻的学习,而不是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学习方法。
我的偏好和见解是伤寒学派,未来的目标是循序渐进地学习伤寒学派主要医生的学术思想、对中医的看法和医疗经验。张仲景的从医经历,程无忌、庞安石、方友芝、柯钦的学术思想,我想仔细研究一下。另外,我已经找到了一位伤寒医生——李克绍先生。
看了他的一些从医经验,我很喜欢,也很期待能学习到老人治疗腹泻的思路,以及对伤寒的看法。因为我现在的一些想法和老先生的有相通之处。老人年轻时的想法是“不掌握中医的综合性,绝不去临床看病”。后来他意识到,这种想法太天真太幼稚了。“里外妇孺,伤寒杂病,复杂千变万化,很难掌握其全面性!而且要学的话,还得和临床结合起来。如果不经临床就想全面学习,岂不是纸上谈兵?”
从老先生这里的从医经历中,我感觉学到了一些实在的东西,那就是在临床上,那些失败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年轻中医的参考。所以不要害怕失败。失败会让你学到更多的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粗心大意。
另外,我更喜欢古代各个医学流派之间的交流互动,有助于推动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我觉得正是因为现在中医合二为一,越来越少的学派碰撞出火花,才导致了现在中医的尴尬局面。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rekoe,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ulub.com/6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