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答卷】
光明日报记者李瑞臣
人不能没有精神,国家不能没有精神。”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犹在耳畔。
党的十八大以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育时代新人,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不断把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更高水平,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浙江慈溪推进农村“复兴少年宫”建设,开展儿童道德修养、文体娱乐、劳动实践等活动。新华社
1.培育道德沃土,践行核心价值观
清晨,当第一缕朝阳映出黄山第36峰时,李培生和胡晓春这两位“中国好人”开始了他们一天的工作。黄山风景区绳工李培生和迎客松第19棵养松员胡晓春日复一日地打扫环境,呵护千年迎客松,是他们的责任。这些年来,他们默默坚守岗位,从未懈怠。
8月13日,李培生、胡晓春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话语简短,话语温暖:“希望你们继续发挥好榜样作用,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身边更多人向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社会好公民、单位好员工、家庭好成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你们的光和热。”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
表彰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连续发布“时代楷模”、“中国好人”、“最美人物”…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个又一个先进典型、一次又一次道德实践、一次又一次精神洗礼,让见德思齐、见德天下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慈善行为蔚然成风。
9月18日,辽宁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纪念碑广场上的空里回荡着14响钟声。与此同时,许多城市拉响了空警报,人们通过献花和参观展览来缅怀先烈,感受伟大的抗战精神。
爱国主义是刻在中华儿女骨子里的信仰。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在抗战胜利日阅兵中激情澎湃,在烈士纪念日缅怀革命先烈,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洗礼…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爱国主义深入人心。
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核心价值观是精神纽带,是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十年来,一系列公益广告传递着向善的正能量,在装扮城市的同时,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添了色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课堂、教材,美德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承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节日广泛开展,成为建设精神文明、弘扬核心价值观的闪亮品牌…
如今,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人们从零开始,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行动和感人事迹,构筑文明高地,传递人间温暖。
河北邢台三司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者指导村民学习民乐。新华社
2.推动文明创建,为幸福生活“加码”。
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湖畔的一个书房,是当地人口中网络名人的打卡地。除了借助书本的力量,人们来到这里是因为书房还有另一个身份——“文明修行,受益空室”。
热情周到的志愿服务,丰富精彩的读书分享,各种文化沙龙…作为文明实践的最新载体,张家港的公园、码头、服务窗口等地出现了一批“文明实践福利空客房”,将文明实践与文化活动、审美体验融合升级,培养市民内生的文化气质和文明素质。
“微更新”、“微治理”、“微服务”全面、精准、高效地回应各类诉求,让市民在细节中感知文明的力量。友好暖心的志愿服务让“每个人都是文明城市的主角”的理念深入人心。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图书馆和“小屋”,体现了这个城市的性格和气质。从率先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概念,到被授予第一个县级全国文明城市,再到成为唯一连续六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的县级城市,张家港从未停止对文明的追求。
十年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水平不断提升,逐步常态化。在“造城”的过程中,一幅改善民生、塑造城市人文魅力、提升城市治理效率的生动画卷正在神州大地徐徐铺展。
在城市面貌不断改善的同时,广大的农村也在向着美好的未来阔步前进。
平坦的水泥路连接着家家户户,路边整齐有序地停放着车辆,五颜六色的文化墙吸引着路人驻足…走进福建省泉州市罗xi镇前溪村,优美的居住环境令人心旷神怡。步入村里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不仅能为村民提供生活服务,还能提供电子阅读器等文化设施,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2015年,前溪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在前溪村党支部书记黄看来,创建“全国文明村镇”不是为了一个牌子,而是为了更好地造福村民,让他们生活得更加舒适、安宁、幸福。
文明之花开满满园,一条心香。创建文明城市、文明乡村、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如今,一系列创建精神文明的群众性活动正在全面展开。文明之光照亮人们的生活,引领整个社会积极健康和谐。
在重庆江北区,“时代楷模”马善祥正在宣讲党的理论政策。新华社
3.召集志愿者渗透新文明。
杜甫堤,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街道,被当地人称为“红巷”。在这条417米长的路上,集中了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毛泽东故居、中共五大会址等红色场馆。作为红色教育的宝库,杜甫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在这里学习和交流。
走在这条郁郁葱葱、青石覆盖的“红色弄堂”里,很容易遇到一群身穿红色马甲的老年义务讲解员,他们被亲切地称为“红色弄堂爷爷”,为游客讲解革命历史、传播红色故事。义务讲解只是“红巷爷爷”志愿者团队的工作内容之一。他们也活跃在街道、社区和校园里帮助人们。总之,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作为这支志愿者队伍的发起人之一,邓广东忙中有乐:“我们都是‘红巷’的老居民,希望能为大家多做点事,让这片红色街区越来越好。”
十年来,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尤其是在人们急需的时候,一抹“志愿者红”挺身而出,用自己的一点点微光,照亮了新时代“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文明花开,德国点缀中国。党的十八大以来,持续开展了一系列文明社会风尚行动,在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大力普及文明礼仪规范,引导人们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规则,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抵制不良低俗陋习。
婚礼、葬礼、婚礼、婚礼、婚丧嫁娶,人们的感情随着仪式而上升…面对刻板印象,云南省楚雄市大沟口乡成立了10支“双语”宣传队,精通汉语和彝语,到村里打招呼、做宣传。此外,大过口乡还通过微信群、微信官方账号、短视频等载体,潜移默化地消减群众的落后思想。
大过口乡磨刀箐村第二党支部书记陈说:“过去,家家户户做的事,猪、鸡、牛、羊一样多。一场酒席下来,往往让主人背上债务。这种情况现在不多见了,宴席都是荤素搭配,节俭意识逐渐深入人心。”
放眼中华大地,文明新风正劲吹,硕果累累。在餐馆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传统美德深入人心,食物浪费现象有了很大改善;在景区,乱扔垃圾、乱涂乱画越来越少,文明观光成为新潮流;在道路上,机动车主动让行斑马线,耐心等待行人通过…
学习科学理论,践行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生活方式…近年来,各地不断深化和拓展新时期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如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逐渐成为人们学习理论政策的学校、丰富文化生活的舞台、倡导移风易俗的平台,不断树立起群众的文化自信。
风好的时候,正是扬帆起航,骑着马,又抽打着蹄子的时候。十年来,精神文明建设挺起了中国的脊梁,引领了中国的风尚,为中华民族奋进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引领、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精神文明建设必将更加熠熠生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rekoe,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ulub.com/5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