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家训家教家风影响深远,被后人传颂不衰。以下是对诸葛亮家训家教家风的一些探讨。
一、诸葛亮的家庭背景
诸葛亮出生于东汉末年,家境贫寒。他的祖父是一名医生,父亲是一名小员,但都没有什么名气。然而,诸葛亮自小聪明过人,喜欢读书,尤其是善于研究兵法和政治经济学。他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父亲也很快离世,所以他很早就独自生活,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学习和追求自我的理想。
二、诸葛亮的家训
诸葛亮的家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道德、家风和学问。其中,道德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他认为人的品德决定了他的一生。他的家训中强调了诚信、正直、勤奋、谦虚、宽容和孝顺等美德。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这些品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诸葛亮的家训还强调了家风的重要。他为一个家庭的风气决定了家庭成员的品德和行为。因此,要求家庭成员要互相尊重、关爱、帮助和支持,以建立一个和谐的家。
此外,诸葛亮的家训还强调了学问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鼓励家庭成员要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为社会家庭服务。
三、诸葛亮的家教
诸葛亮的家教主要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读书,自学成才。他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他还通过人际交往和观察社会,学习了很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他的家教是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言谈来影响和教育家庭成员。
【概述】
诸葛亮:俭以养德宁静致远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181 -234),字孔明,东汉末期徐州琅琊阳都(今⼭东省沂南县)⼈。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后世尊称诸葛亮为武侯、诸葛武侯。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后已” ,是中国传统⽂化⾥忠⾂与智者的代表。
他的代表作《诫⼦书》,包含了家风家训家教。
夫君⼦之⾏,静以修⾝,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学⽆以⼴才,⾮志⽆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意思是说,君⼦的操⾏怎么养成,宁静才能得以修养⾝⼼,俭朴得以涵养德⾏。如果不把名利看得很淡就不会明晰⾃⼰的志向节操,如果做不到⼼境的沉静就不能使⾃⼰看到更远的⽬标。想学习就必须静下⼼来,要增长才识就必须刻苦学习。不学习就不能拓展才识,没有志向就不可能学有所成。放纵傲慢就不可能振作精神,阴险骄躁就不可能淘冶好性情。年华与时间会⼀起很快地度过,意志和光阴会同时向我们远离,于是⼈⽣就会像树叶⼀样枯零凋落,这样的⼈⼤多不能融⼊社会,只有⾃⼰伤⼼地独守着贫寒的居舍,到那时候意想让⼈⽣再来⼀次哪能做得到!
他的《诫⼦书》是诸葛亮对其⼀⽣的总结,后来更是成为历代有识之⼠修⾝⽴志的座右铭。《诫⼦书》表达了⼀种志存⾼远的⼈⽣观,淡泊宁静的价值观以及和谐共处的世界观,它为我们提供了⼀个勤俭朴实的为⼈准则、持之以恒的学习准则和⾼效务实的做事准则。
还有《诸葛⽒家规》,也体现了诸葛亮的家风家训家教。
⼀千多年来,诸葛亮伟⼤的⼈格⼒量和崇⾼的精神品质,教育和激励着⼀代⼜⼀代后世⼦孙。明清两代,诸葛村进⼠、举⼈、各类贡⽣59⼈,正七品以上官员23⼈。⼀代⼜⼀代诸葛裔孙秉承先祖遗风,为官者公⽽明察、廉⽽⽣威、严于⾃律、不玷不污。为民者笃守品⾏、勤劳务实、积极进取、⾃强不息,发展和创造了许多新的业绩,被世⼈⼴为称颂。
博⼀事,犯国法,误正务,丧⼼术,坏⼈品,荡家业,伤天伦召侮辱;失家教,致疾病,成盗贼,为弊多端,为害最⼤。吾族素守家规,⽆此风味。近为不肖牵引,相习成群,菲不破家,荡产。宗祠屡加严禁,此风稍息。嗣后,倘有复蹈前辙,误⼈⼦弟者,察出,送官惩治。其倡⾸,永⾰出祠。
祖遗房屋、坟茔、⼭塘、⽥地等业,势豪不得霸占,贫户不得侵损。其可租赁者,必须禀明族长,⽴扎交租。倘有恃玩者,以灭祖论。
孝为百⾏之原,本原⼀亏,则他端俱⽆⾜取。族中弟⼦倘有忤逆⽗母及游荡、贪饮,不顾⽗母之养者,重责⽰警;仍⾰出祠然⽌。能奉养⽗母⽽不能爱恤弟兄,犹然不孝也。
凡⼦弟资性聪敏者,舞勺时便当择师友,课读书,长辈稍加优礼。其有家计不⾜,⽽志趣向上者,⾄亲宜资以成就之。若钝拙之辈,即当督其耕种、习艺,倘有不事⽣理,游⼿游⾷者,祠中杖儆,仍罚及⽗兄。
⼦弟倘有奸盗、诈伪、败论圯者,送官正法,仍⾰出宗祠。
意思是说,赌博⼀事,违犯国法,误了正业,丧失良⼼,败坏⼈品,倾家荡产,伤天理,辱⼈伦,有失家教,导致疾病,变成盗贼,弊病很多,危家最⼤。我们家族向来恪守家规,没有这种风⽓。近来有不肖⼦孙将这种习⽓带进来,相互效仿成群结队,没有不倾家荡产的。宗祠多次加以严禁,这种风⽓稍有平息。以后,如果有重蹈覆辙,误⼈⼦弟的,⼀经查出,就送官府惩治。那些为⾸倡导赌博的,永远⾰出祠堂。
凡是祖上留下的房屋、坟头、⼭塘、⽥地等家业,强势的⼈不得霸占,贫困⼈家不得侵损。那些可以租赁的,必须向族长报告,⽴下租约,按期交租。如果有把持玩弄的情况,以灭祖来论处。
孝⾏是百⾏的本原,本原⼀亏损,那么其他⽅⾯全不⾜取了。家族中的弟⼦,如果有违背⽗母以及游嬉浪荡,贪杯饮酒,不顾及赡养⽗母的,要加重处罚警⽰,到⾰出祠堂为⽌。能够赡养⽗母却不能爱护体恤兄弟的,也是不孝。
凡是资性聪明的⼦弟,在他们童年的时候,就应当选择⽼师学友,让他们读书,长辈要给予优待。他们中有的家庭条件不够好,⽽本⼈⼜有志于积极向上的,亲属应当资助他们来成就他们的事业。如果有些不很聪明,不善读书,就应当督促他们从事农业,学习⼿艺;如果有的不从事⽣计,游⼿好闲,祠堂中要杖责,来起到警⽰作⽤,还要处罚到⽗辈兄辈。
凡是⼦弟中如果有通奸盗窃,欺瞒诈骗,败坏门风的,要送官府按法律处置,仍然要⾰出祠堂。
¥
5
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家风家训连载(六)诸葛亮:俭以养德宁静致远
【概述】
诸葛亮:俭以养德宁静致远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181 -234),字孔明,东汉末期徐州琅琊阳都(今⼭东省沂南县)⼈。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后世尊称诸葛亮为武侯、诸葛武侯。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后已” ,是中国传统⽂化⾥忠⾂与智者的代表。
最具影响力的是《诫⼦书》
夫君⼦之⾏,静以修⾝,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学⽆以⼴才,⾮志⽆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意思是说,君⼦的操⾏怎么养成,宁静才能得以修养⾝⼼,俭朴才能得以涵养德⾏。如果不把名利看得很淡,就不会明晰⾃⼰的志向节操,如果做不到⼼境的沉静,就不能使⾃⼰看到更远的⽬标。想学习就必须静下⼼来,要增长才识就必须刻苦学习。不学习就不能拓展才识,没有志向就不可能学有所成。放纵傲慢就不可能振作精神,阴险骄躁就不可
纵观中华⽂明⼏千年历史,“家国⼀体”的⽂化贯穿始终。在这样的背景下,家风家训家规受到上
⾄皇室下⾄庶民的⾼度重视,优秀的家风也成为⽂明传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越是⽂化昌盛之地,家风⽂化越是兴旺。
除此之外,还有《诫外甥书》。
夫志当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去细碎,⼴
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
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意思是说,⼀个⼈应该树⽴远⼤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使⼏乎接近圣贤的那种⾼尚志向,在你⾝上明⽩地体现出来,使你内⼼震动、⼼领神会。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泛地向⼈请教,根除⾃⼰怨天尤⼈的情绪。做到这些以后,虽然也有可能在事业上暂时停步不前,但哪⾥会损毁⾃⼰⾼尚的情趣,⼜何必担⼼事业会不成功呢!如果志向不坚毅,思想境界不开阔,沉溺于世俗私情,碌碌⽆为,永远混杂在平庸的⼈群之中,就会难免沦落到下流社会,成为没有教养,没有出息的⼈。
《诫⼦书》和《诫外甥书》分别是诸葛亮为告诫其⼦诸葛瞻和其外甥庞涣所作。诸葛亮46岁才得⼦诸葛瞻,他很喜欢这个⼉⼦,希望⼉⼦将来能成为国家栋梁。诸葛亮有两个姐姐,⼆姐所⽣⼦叫庞涣,深得诸葛亮喜爱。诸葛亮常年征战,政务缠⾝,但仍不忘教诲⼉辈,他写给诸葛瞻和庞涣的两封家书可以说各有侧重,《诫⼦书》强调了“修⾝学习”的重要性,《诫外甥书》则阐述了“⽴志做⼈”的重要性。
内⽆余帛外⽆赢财
诸葛亮是中国有历史记载以来最早进⾏财产申报的官员,⽣前在给后主的⼀份奏章中说:“成都有桑⼋百株,薄⽥⼗五顷,⼦弟⾐⾷,⾃有余饶。⾄于⾂在外任,⽆别调度。随⾝⾐⾷,悉仰于官,不别治⽣,以长尺⼨,若⾂死之⽇,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诸葛亮去世后,其家中情形确如奏章所⾔,内⽆余帛,外⽆赢财,体现了他廉洁⾃律的⾼尚品德。
在诸葛亮的影响下,蜀汉的社会风⽓崇尚节俭,官员的俭朴和廉政⽔准迅速提⾼。诸葛亮的同事和下属也⼤多清廉节俭,成为⼀时之楷模。如⼤将军费祎“家不积财,⼉⼦皆令布⾐素⾷,出⼊不从车骑,⽆异凡⼈”;车骑将军邓芝为官20余年,“终不治私产,妻⼦不免饥寒,死之⽇家⽆余财”;重⾂董和为官20余年,“死之⽇,家⽆儋⽯之财”;⽽诸葛亮最欣赏的姜维,虽官⾄⼤将军,却也宅舍弊薄,资财⽆余,“清素节约,⾃⼀时之仪表也”。
诸葛亮家风不仅对⾃⼰的⼦孙后代遗泽颇深,⽽且对后世也影响深远。⾃诸葛亮之后,历史上清廉有为的官吏如宋代包拯、明代于谦、海瑞等,⽆不以诸葛亮为楷模。清代名⾂左宗棠青年时即以诸葛亮⾃居,以清廉⾃守。
他⼀⽣为国,鞠躬尽瘁,死⽽后已,仅50多岁就病死在北伐前线的五丈原,但其治蜀功绩却名传千秋后世。他还是⼀代廉⾂,曾主动申报个⼈财产,是中国最早进⾏财产申报的官员。他对家⼈管教很严,其写给其⼦诸葛瞻的《诫⼦书》,是中国古代家训中的名篇,同时也是诸葛亮对⾃⼰⼀⽣的总结。更是中国⼈⼼⽬中智者的化⾝。
纵观中华⽂明⼏千年历史,“家国⼀体”的⽂化贯穿始终。在这样的背景下,家风家训家规受到上⾄皇室下⾄庶民的⾼度重视,优秀的家风也成为⽂明传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
越是⽂化昌盛之地,家风⽂化越是兴旺。
作为中国著名的诗书礼仪之乡,巴蜀地区⽆数的优秀家风流传后世,⽽诸葛亮在临终前写下的《诫⼦书》就是其中影响⼒最⼤的,全⽂仅86字,但却浓缩了诸葛亮⼀⽣的智慧。智
古代家训,⼤都浓缩了作者毕⽣的⽣活经历、⼈⽣体验和学术思想等⽅⾯。诸葛亮被后⼈誉为“智慧之化⾝”,他的《诫⼦书》就是⼀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据今⼈分析,这篇家训⾄少包含了⼗种智慧⼒量:
1.宁静的⼒量:“静以修⾝”,“⾮宁静⽆以致远”;
2.节俭的⼒量:“俭以养德”;
3.超脱的⼒量:“⾮澹泊⽆以明志”;
4.好学的⼒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5.励志的⼒量:“⾮学⽆以⼴才,⾮志⽆以成学”;
6.速度的⼒量:“淫慢则不能励精”;
7.性格的⼒量:“险躁则不能治性”;
8.惜时的⼒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
9.想象的⼒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0.简约的⼒量:这篇⽂章短短⼏⼗字,传递出的讯息,⽐起长篇⼤论,诫⼦效果好得多。(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rekoe,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ulub.com/5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