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的要求,早读课常规的要求

2020年12月1日星期二 前期记录中提到过早读的问题。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天的晨读状态直接影响一天的学习状态。只有做好早读,才能保证学生一天的学习质量和效率。这种说

2020年12月1日星期二

前期记录中提到过早读的问题。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天的晨读状态直接影响一天的学习状态。只有做好早读,才能保证学生一天的学习质量和效率。这种说法可能有点过于绝对,但至少可以说明早期阅读的重要性。

早读的要求,早读课常规的要求

现在有些老师认为学生早读如果大声朗读会很累,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果他们早读累了,会带来一天的疲劳,那么一天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可想而知。持这种观点的老师不在少数,尤其是一些理科老师。所以你早读累了吗?

先说一下自己的学校经历。我早上5点起床跑步锻炼,然后去教室开始晨读,基本上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内,没人看,大声朗读。有时候会有班里其他同学读着读着声音就没了,我的声音还在继续,然后全班都转向我,觉得很尴尬。但我并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大声朗读,慢慢地其他同学的声音也跟了过来。有时候早上看完,确实嗓子沙哑,有时候会看出一身汗。但是心里的感觉真的很舒服,觉得今天早上过得很有收获,很充实。

对了,上高中是晚自习的情况。我经常有三次课间不出门,从坐在教室到下课铃响,晚上熄灯,三个多小时。作业一科接着一科,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做。这种自学是一种全情投入的状态。三个小时后,放学铃响,学校广播催促学生赶紧离开教室,回宿舍睡觉。这时候他们站起来收拾东西,走出教室,伸个懒腰,感觉一个晚上很充实,很舒服。尤其是在这期间遇到了一些难题,研究了很久终于解决了,让我更有成就感。

早读的要求,早读课常规的要求

所以,到底是早上看书晚上学习累不累?累,真的应该是很累,应该是一种身体上的疲劳,但是很多时候我并不觉得累。因为当你全心全意做一件事的时候,你已经把其他的事情抛在脑后了,你累了。不仅不觉得累,还觉得很有成就感,心里很舒服。感觉今天收获很大,这种学习状态是快乐的。

所以,如果学生觉得早读累了,大声朗读一个小时,应该说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当然,这样的一个小时并不意味着一直大声朗读,中间适当调整也是正常的。我想大概会有很多人不认同我的观点。这几天早上换教学楼的时候,我也会和一些老师,一些班主任交流这个事情。大部分老师还是认为学生应该大声朗读,忘掉早读,真正投入进去,才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第三,如果学生想在晨读时集中精力学习,他们必须大声朗读。没有声音,他们可能会慢慢感到疲倦,甚至走神,甚至昏昏欲睡,更不用说晨读的效率了。人在早上很容易犯困,尤其是学生。

下面是一篇关于晨读十大好处的短文,在网上流传很广,在此与大家分享:

1.一夜好眠,早晨头脑安静,思路清晰,记忆效率高,大声朗读有利于理解和记忆知识。

大声朗读可以把一夜积累在体内的浊气排出体外,有益身心健康。

3.大声朗读,综合运用眼、耳、手、口、脑等各种记忆器官,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

4.早晨大声朗读,调动口腔、鼻腔、咽喉、肺、胸腔的协调运动,有益健康。

5.长期的坚持,习惯的养成,量的积累,质的飞跃,会逐渐丰富知识储备。

6.大声朗读,倾听自己的声音,能给你带来自信、充实和满足感。

7.朗读有助于培养语感,形成对语言的敏锐感知。大声朗读时,充满声音和情感,响亮而抑扬顿挫。如果恰当地把握语速的优先和语气的轻重,就会把读者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文章中,大大提高语感的质量。

大声朗读可以加深你对文章的理解。当学生学习语言时,声音在大脑皮层建立听觉表征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记住和理解语言。一本书读一百遍,你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也就是说,只有反复阅读,才能读懂神韵,理解其中的深意。带着感情大声朗读,能使声音进入大脑,产生强烈的形象感和画面感,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9.大声朗读可以用美来陶冶自己。学生朗读诗歌,从中可以品味到语言之美、节奏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从而领略中国语言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10.大声朗读可以避免困倦和分心。默读会使人感到疲劳和困倦,而大声朗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疲劳,振奋精神。默读也很容易让人游离于阅读的内容之外,徜徉在万仞,把距离开到了十万八千里,而朗读则可以集中思想,专注于阅读的内容。

早读的要求,早读课常规的要求

最后,我需要提醒你,当我们要求老师在学校做早读时,我们一定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这样做。这又是一种形式主义,但是我们可以鼓励一部分同学甚至大部分同学去做,相信很多同学会愿意去做,也能够去做,从而实现早读的快乐。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rekoe,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mulub.com/5367.html

(0)
上一篇 2024-03-26
下一篇 2024-03-2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关注微信
捐助我们